新浪接口 l 标识为“高”的接口为高级权限接口,需要申请才可以调用,申请方式请见高级接口申请 微博 读取接口 · statuses/public_timeline 获取最新的公共微博 · stat
一个Anroid的波浪视图,可用作进度条。 Screenshot 项目主页: http://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419559189250
1. More ServerLess Operation新浪研发动态平台团队 2. 邹立巍 weibo.com/orroz zlv@me.com 3. 13 IDCs 90% 400 Services
Level(水位)波浪静止时水面距离底部的高度Amplitude(振幅)波浪垂直振动时偏离水面的最大距离Wave Length(波长)一个完整的波浪的水平长度Wave Shift(偏移)波浪相对于初始位置的水平偏移
新浪微博样式的ActionSheet 实现此功能的关键是在view里面生成一个UIWindow(该window会自动被加入到已有的window上面),然后设置windowlevel和hidden属性就可以显示或者隐藏。
感,也恰恰是谷歌重回科技创新浪潮之巅的秘诀之所在。 如果把时间拉到足够远,该如何审视一个时代与一个帝国? 就像 3 年前的早春,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当乔布斯在万众瞩目中发布了 iPad,一个由
void init() { mPoints = new ArrayList
微博业务的迅速发展,对基础架构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浪作为国内最早使用 redis,并且是国内最大的 redis 使用者,在 redis 的使用上,也在逐步优化和提高。 作为微博中一项重要的数据
即将跨入2016年,这也将是我大学里最后一个新年,仔细回想这一年里对我个人来说做出的改变确实不少。断断续续重装了不知道不知道多少次Windows,Linux发行版换来换去总是觉得不那么满意,终于在今年三月份买了人生中第一台Mac。暑假之后开始了人生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习、第一款App Store上架应用、全面转向了JavaScript全栈开发,感谢@钱久病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 为何支持Docker技术 为何做这件事 先介绍下我浪SCE。SCE是新浪研发中心主推私有云产品,已经覆盖到公司内部所有产品线。基于OpenStack定制,整合了公
hash-max-zipmap-value 100 9. 新浪微博的Redis部署 10. 新浪微博的Redis部署 11. 新浪微博的Redis部署 12. 新浪微博的Redis部署 13. 集合sets操作redis>
where subjectid = b.subjectid and mark > c.mark) = 0 第三问:查询出以下信息 学号 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 成绩 (成绩大于60时的显示及格,小于60时的显示不及格)
问:感觉上述方法还是不够快,有更高效的方法吗? 答:同时研究A股互联网行业,以及港股/中概股互联网行业。 如果你是互联网专业人士,又经常阅读A股市场关于互联网/传媒行业的报告,你会发现,他们的关注点有些奇怪——去年
新浪微博最近 升级 SDK ,优化了 SSO 登陆方式。只需一次登录授权,即可通过新浪微博帐号直接登录第三方应用和网站,不再需要重复设定帐号密码。新版 SDK 通过包名和签名验证应用身份,安全等级也有了提升。
和计算机欺诈的指控,可能好几年的牢狱之灾。 这种情况和斯沃茨的生活是一部新的纪录片的主题,《互联网男孩:阿龙·斯沃茨的故事》。制片人布莱恩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凯利,关于斯沃茨的联邦案件的细节仍然模糊。
Android互联网应用 主编:够潮 版本:20110924 Android互联网应用 设置访问Web权限: 通过Socket,ServerSocket进行网络编程 Java代码: 服务器:MyServer
最近几年,“互联网思维”忽然热门起来,似乎成了点石成金的本领,掌握“互联网思维”就变得神通广大,不会“互联网思维”的人则注定要被淘汰。 这让我非常惭愧,说起来我上网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大学毕业后一直做
首先说下,我们团队没有测试人员,所以测试任务由产品助理来负责。在互联网行业,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团队,测试任务也多是由产品人员负责的,因为他 们对做的出来的东西比较了解。互联网项目一定不能少了测试这一环境,无论是内部项目还
互联网行业技术 1、 高并发处理 2、 大集群 3、 分布式计算,云计算 4、 缓存Cache 5、 分布式系统设计及应用 6、 分布式、缓存、消息、搜索等机制 7、 分布式常用技术 8、 codeReview
1. 互联网系统架构陈利人 微信:diggerchen 微博:lirenchen 2. 提纲指导思想 实例 架构进化 实现框架 常用技术 3. 指导思想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