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行产品(MVP)的不同视角

jopen 10年前

英文原文: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e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在敏捷组织中有一个通用的理解,即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构建“足够好”的产品,这样符合了最小可行产品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标准。这对我们的挑战是,我们如何得知我们的产品对客户来说是“足够好”的呢?Scott Sehlhorst,Tyner Balin 有限公司的产品管理与战略咨询顾问,在他的博客中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了“足够好”。

决定足够好意味着是否决定发布。否则都是学术。

Scott 解释说产品失败是由于对“最小可行产品”或者“足够好”一词的误解。

  •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 MVP 的定义意味着试验。
  • MVP 是一个试验的过程,而不是产品开发的过程。
  • 对客户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能提供多少功能?”

Scott 提到,客户主宰足够好的定义,而 Kano 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解决。有些人认为“越多越好”,但在一定程度之后收益会递减。

最小可行产品(MVP)的不同视角

我们可以沿着这条曲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来发布产品。问题是——什么程度是“足够好”?

最小可行产品(MVP)的不同视角

一旦我们到达了交付“足够好”产品的这一点,额外的投资来提升特定的功能就会遭到质疑——至少从我们客户的角度。

当我们提升产品能力的时候,与此同时,我们在用越来越高的成本提供给客户较少的用处。

Scott 说这个等式是根据产品和客户变化的。这也取决于改进成本的水平,而水平是由技术堆积和市场行情等决定的。

来自: Inf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