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度最佳团队:微信团队
jopen 13年前
<p> 2011 年,移动互联网的风行涌现出了如 Color 般疯狂的点子,也有像 Flipboard 那样细心耕耘的产品。当好主意付诸于现实,市场会做出最冷静的判断。但是它也仅仅只是公众视野中的表象。一个新产品的成功,不能脱离眼界宽广、长袖善舞的核心团队。</p> <p> 2011年,我们关注了不少出色的团队,Google+ 团队颠覆了人们对 Google “社交无能”的认知,并用精巧地整合了大量自有产品;唐茶在电子阅读市场精益求精,走出了内容发布的新模式;知乎用做媒体及点对点的邀请的方式运营精品社 区,实现真实沟通的价值;Square 用完美的软硬件设计,用小额支付的切入点实现技术与商业的结合。</p> <p> 这么多团队珠玉在前,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们却要要将最佳团队的荣誉授予另外一个国内团队。他们面对过最激烈的竞争,从一出现就被人寄予厚望。在重重压力之下,他们用产品争取到了用户的赞许,在不到 1 年时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改变了数千万用户的交流习惯。</p> <p> 选择最佳团队有其逻辑的必然。在多次反复的筛选和权衡中,我们一直秉持着三条原则:</p> <blockquote> <p>团队运营及创新</p> <p>产品影响力及业绩</p> <p>领军人物及团队</p> </blockquote> <p> 让我们看看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p> <p> <strong>团队运营及创新</strong></p> <p> 好的产品,基于团队对产品的定位,显现其远见和洞察;而产品的质量和细节,也取决于团队的战斗力。</p> <p> 在和众多相似产品的竞争中,微信以其快速、稳定赢得初始用户的青睐。基于腾讯的影响力,微信起步虽晚,但是却仍然能非常快速地切入这个市场。然而,基于一个宽广平台,并不意味着它的绝对成功。</p> <p> 微信后续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团队的重要作用。它基于三个层面,一是产品迭代对后续发展的作用,二是产品定位的重新调整和转型。三是对用户需求的精 确把握。通过这些努力,微信创造了两次用户量的暴增,第一次是在 5 月份,广受欢迎的 “对讲机” 功能发布,很快带来了用户量的爆发,第二次,则是 10 月“摇一摇” ,微信从一个消息软件变身为一个微型 LBS 社交应用,又带来了第二次用户量爆发。</p> <p> 值得注意的是:在 5 月发布对讲功能之前,微信仅仅依靠口碑和 QQ 邮箱推广扩展用户。从 6 月开始,微信团队打通微信和 QQ 间的用户关系,迅速扩展了用户,形成更为牢靠的关系壁垒。在找到一个引爆点功能后,微信在腾讯内部争取到与 QQ 打通,此后 8 月推出视频、10 月推出摇一摇,直到最近微信开始在公交车上做广告、向电影中植入,这一切运营,走出了一个良好的节奏,可圈可点。</p> <p> 而在这背后,将一个与其他类 Kik 应用相差无几的东西,打造成一个独特的满足用户通讯、社交需求的应用,并直指用户痛痒点,微信产品团队展现出了扎实的功底和强大的切换能力。微信团队大部 分人来自 QQ 邮箱团队。从 Web 端产品进入到手机端应用,微信同样能获得成功,这是源于这支团队技术实力的厚积薄发,也源于其对用户需求敏锐感知和准确把握的专业触感。</p> <p> <strong>产品影响力及业绩</strong></p> <p> 微信 2011 年 1 月 21 日开始相继登陆 iOS,Android,Symbian 平台,截止到今年 11 月底用户数量超越 5000 万人,其中活跃用户约 2000 万。相对于国内其他类 Kik 应用,微信在最关键的用户量指标上遥遥领先。</p> <p> 在 3.5 版推出“信生活”概念后,这已经变成了完整的社交平台——甚至从表面上看不出腾讯的影子。</p> <p> 而更为关键的是,微信的成功不仅仅是单一产品的成功,它实际上为腾讯的移动战略带来了诸多可能,对产品线整体布局的影响力十分深远。</p> <p> 腾讯 QQ 从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即时通讯的软件。但是后续的发展,让它成为了一个控制着互联网社交关系的关键纽带。它脱胎于即时通讯,但最后在很大程度上接管了人们 的沟通的管道。微信走出了相似的轨迹。作为腾讯旗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的定位起点是“陌生人”交友,通过“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等功能,把 一个个孤立的点连接了起来。但是当微信同时打通了 QQ 即时通讯,QQ 邮件,腾讯微博的关系网,全面整合腾讯的资源的时候,它就开始成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交平台,它重新回到更有价值的实名通讯。</p> <p> 现在,发展了仅仅一年,不断被安装在各平台无线终端的微信,已经成为腾讯帝国一个俯览移动互联网最佳的落脚点。</p> <p> 相比手机 QQ,微信是更加体贴移动用户的应用,是理想的 QQ 关系移动解决方案;微信的存在也让腾讯距离易用的类 facetime 视频通话仅一步之遥;而借由微信在 LBS 领域的探索,当社交逐渐渗透用户真实生活的时候,腾讯更有了成为全球最大的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网络的可能性。</p> <p> <strong>领军人物及团队</strong></p> <p> 微信团队的核心人物是张小龙。人们熟悉他是因为个人软件时代的 foxmail。但是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让他重新冲上时代的潮头。</p> <p> “张小龙是唯心主义的人”,他喜欢聊比较哲学的话题,甚至是心灵感悟,从中寻找对用户心理的把握。“追求技术与自然的本质”是团队内部的信念和文化,也是构筑微信产品的根源。这也是“广研”这支团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迭代,多平台同时开发的背后动力。</p> <p> 据说,团队会收到张小龙送出的《乔布斯传》《失控》《创意学》《两性的战争》,而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通往奴役之路》。</p> <p> 让人感慨的还有张小龙下属的团队。据熟悉内情的人所描述,微信团队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点,自称为“矿工”。2011 年 1 月 24 日 iOS 版本发布,随后三天,Android 版发布,随后又两天,Symbian 版发布,到 2010 年 12 月 21 日,微信 Windows Phone 语音版发布,一年时间,全力开赴的微信“矿工”进行了 4 个平台共 44 次的迭代更新。</p> <p> 在《时代周报》一篇题为《失控的腾讯帝国》的文章中,马化腾希望未来腾讯保持“像小公司一样灵活”。而在野蛮生长中的腾讯帝国中,微信团队因何 成为浑浊中的一抹亮色?昨天傍晚,我给张小龙发了一条微信,请他用三个词描绘自己的团队,他回复说“下属的兄弟们,激情、严谨、务实”。</p> <p> “激情”、“兄弟们”——这个有着闪亮历史,依托于一个可怕平台的团队,依然和我们所理解的初创团队一样!</p> <p> <strong>后记</strong></p> <p> 让人高兴的是,今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 ifanRank 2010 年度最佳应用的选择(Kik)做了最好的赞许。国内市场类 Kik 应用爆发,诞生出许多模仿者,最终,来自腾讯的微信团队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也赢得了市场的追捧。</p> <p> 无论是产品平台级体系中战略地位的思考,还是为了适应本地用户习惯而进行的产品创新,无论是产品开发本身的快速迭代和精益求精,乃至于对公司内 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微信都称得上是教科书般的“引进”并超越的案例。我们喜欢这样的本土产品,更喜欢这支“激情、严谨、务实”的团队。</p> <p> 向一切致力于改变生活的人与团队致敬,我们的移动生活,因为你们,更加美好。<br /> <br /> 来自: <a id="link_source2" href="/misc/goto?guid=4958322133165400704" target="_blank">ifanr 爱范儿</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