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中国听不到的这些关于创业的真相

jopen 9年前

邵亦波成名太早,再加上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总是一副温和的投资人形象,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忘了,他是一个地道的创业者:他曾经在 30 岁时,把自己创办的易趣以 2.25 亿美元卖给 eBay;4 年后,又和张颖一起,创办了经纬中国,成为创始管理合伙人。

但是,常年在中美两头跑的他,说起话来,却非常犀利。在 PingWest 品玩和经纬一起在旧金山联合举办的分享会上,他对中国创业环境的总结,让大多数在场的中国工程师们都沉默了。如果你也想要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或许也应 该看看邵亦波的这篇自述,再问问自己:真的都准备好了吗?

你在中国听不到的这些关于创业的真相

以下是邵亦波的自述,内容顺序略有调整和删减

在中国创业,创业环境极其好,也极其恶劣。

中国市场上,互联网的创业机会远远比美国大。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使用软件的习惯还没形成;另外,中国往往是跨越式的发展,比如美国企业服务市场是从软件到 SaaS,但是在中国从第一天开始就在做 SaaS;而且传统的竞争对手都很弱,中国传统零售公司和软件公司,管理的水平都很差,没有美国几十年锻炼出来的公司强大。

中国的互联网商业环境才 10 年多历史,相对于硅谷来说,有科技管理经验的人很少,有能力的人,拿到机会,做出事业的几率,比美国多很多。比如 LinkedIn 的张溪梦,他组建了 LinkedIn 的大数据分析部门,然后自己创业想做 BI(商业智能),最开始是想做一个垂直领域;但是我们发现中国整个 BI 环境非常落后,平台是空白的,所以建议他不做垂直领域,而是做平台,自己搭建一个 BI 平台。所以中国机会比在美国多很多的。

但是回国创业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董事是某公司高层,他对我说,还好你当时回去做的事(指创办易趣网),没有动任何人的奶酪,所以没有传统势力打击我。

今天的环境比当时更凶险,在中国做事情,必须得成为全能运动员。因为在美国,打拳击在圈子里打就好了,按规矩练习防守,但是在中国一上台,你还没准备好呢,先给你腰下一拳再来一脚,但这不是你的强项,可能你就懵了。

另外,比赛竞技场里面,裁判是很多的。卖茶水的人,是裁判的小舅子,在茶里放了泻药怎么办?所以,毫不夸张地,在中国要当一个创业者的话,必须 的是全能运动员。美国的话,创业也会血肉横飞,你只要把产品做好,把人招好,把市场做好,就好了,在中国的话,创业者要担心的东西,比在美国这个环境复杂 很多。你们要是回去的话,要有充分的细想准备,有意愿和耐心和准备去做全面的战争。

你对下三滥的东西的承受力是多少?

在中国创业至少有三四种不同的做法:回去中国组建团队;参与一个A轮之前的几个人的团队;A轮之后几十到一百个人的团队;三四百个、几千个人的公司。

中国公司都是靠人做事情的,美国公司都是靠技术做事情的。所以你看滴滴快的已经有 5000、6000 千人了,Uber 在中国 150 人。虽然中国公司也都在演变过程中,但是总的来说,人都很多。

大家要想自己技能特长在哪,心理对下三滥的东西的承受力是多少。这些都会决定你回中国参与组建什么样的公司。

我们经纬有很多经验,有一个 30 人左右的投后服务团队,包括政府关系组有 3 个人,PR 组有 3 个人,甚至帮投资创业者找医生的还有 3 个人,因为在中国找医生是很麻烦的事情,排2、3 个小时队看 5 分钟就打发走。

创业者时间就是最宝贵资源,帮创业者节省时间、把健康照顾好,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如果创业者或者家人身体有什么问题,我们会提供全面、高效的帮助。

另外,互联网+用互联网改进经济,这个被提到了国家级的地位。所以如果互联网和经济有关、和政策体系没有关的话,从国家政策角度是安全的。但是小的层面,还是有衙门来管,在执行的过程中,有部的政策,工商、税务、卫生的政策,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处境艰难的。

所以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一定要去和他们打交道。其实大型的公司,即便在美国,你看都有政府关系部门。这并不是让你去走特殊关系路线,而是你要 知道,管你们的人是谁,分几种,比如工商和税务,管你不要出事的、规范你的行为;一种是帮助你的,比如互联网办公室,一家企业不是孤零零地社会上生存,你 要做好联动,就要学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

这一套东西要做,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有三个人专门做政府关系,帮助公司解决各种问题,从大到小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创业公司只是不明白规则,等到发现问题了,再去协商解决,往往就容易耽误公司发展的时间。就没那么高效了,我们的政府公关部门和我 们的其他投后部门一样,就是以我们的专业经验,让创业公司更高效。

这也是我们的风格。我们非常重视投后服务。很多 VC 是投之前说帮你这个帮你那个,投了之后就没踪影。大家选 VC 时要找这个 VC 投过的人,好好地打听一下。硅谷已经习惯这么做了,不是 VC 自己给名单,而是自己在网上找,去问他们。

在中国,很多投资者没有创业经验。我自己十几年前做过公司,也帮几个朋友创建了好几个公司,我就知道,有些投资者在董事会上给创业者添的麻烦比 带来的帮助还要多。你们回国创业需要的帮助比美国要多,一定要做好背景调查,去找他们投过的公司的 CEO,好好聊一下。看下他们是不是说到做到。

创业和泡沫没有关系

创业的话和现在是处于泡沫的高峰低峰没有关系的。 互联网创业美国在金融危机时就没有停,所以不管有没有股市调整,作为创造型公司,什么时候都是好时候,小公司是靠创新来获得增长,和行业往上往下没有很大关系,而大公司才是需要看行业大势来进行增长的。

那在未来的话,到底是在中国上市,还是在美国上市?如果在美国上市,要讲美国投资者听得懂的故事;但是如果是在中国独特的东西,那在中国上市适 合。长期来看,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是看好的,但是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所以如果美国投资者看得懂的东西,也还是建议来美国上市。主要看公司的主要市 场在哪里,哪里对这个公司的资本配置可以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