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对程序员意味着什么

jopen 10年前

  据说每个程序员都有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很多人想创业,也有不少人甚至辍学离职去创业,究竟该不该,什么时候,要做哪些准备呢?在这里尝试梳理一下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要创业

  有些人扫大街刷碗为生却安于现状,有些人家财万贯仍渴望改变世界。

  《黑客与画家》

  强烈推荐阮一峰翻译的《黑客与画家》的中译本,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 Paul Graham 的文集,非常具有启发性。 书中提到了几个非常有力的理由(记不清了,有机会补充):

  • 贡献难于衡量
  • 无杠杆作用

  在大公司,年终奖跟绩效相关,而绩效难于衡量且取决于领导的个性,跟实际的努力和贡献却关系不大,不合理并且永远无法得到合理的衡量。

  夹缝中的 80 后

  不少人希望在大公司混上一段时间转做技术管理,这看似是一条不错的路。但是考虑一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就知道身处第三波婴儿潮中的 80 后与 70 后是有本质区别的。

  70 后的成功运气的成分往往多于能力,这个观点有专门的文章讨论。70 后开始工作的时候,赶上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的爆发期,我们看到一大波业界大佬都是在那 10 年成长起来的 70 后,然后才是 80 后大量涌入。因此天然的,70 后和 80 靠前的一群人,拥有先发优势,行业及人口红利,有一大波的小弟可以带,自身没有大问题的话,转做管理压力不大。

  80 后尤其是 85 后就完全不同,有一大波大哥哥和同龄人,90 后人口红利下降,行业红利下降,想带三五个人,非要拔尖不可,也就带带毕业生,管理年长几岁的,难度相当之高,并且这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改善非常缓慢。

  其实不只是做 IT,80 后普遍较 70 后的竞争压力更大,是夹缝中生存的一代,推荐看罗胖的《夹缝中的 80 后》。

  自由

  工业社会的标志就是流水线,泯灭或者选择性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变成庞大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或环节。这里有一个矛盾所在,对公司来说,高度 分化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个人来说则意味着选择越来越少,被绑死在一个点上。 时代在悄然变化,我推崇罗振宇提到的U盘化生存方式,目前的生存策略应该是倾向于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联合,而不是在大组织里寻求虚假的安全感。

  有什么前提

  创业就是一场豪赌,十赌九输。

  财务安全

  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像投资低中高要 443 比例一样,我认为要达到财务安全之后才能尝试高风险的全职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唯有财务安全,才能安心进行高风险投资,反复尝试直到达成目标。

  这里推荐读一下号称德国巴菲特的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在 5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财务安全,然后追逐财务自由。

  技术积累

  一个成功的产品或服务,对产品开发和运营的要求都很高,早期的几个人决定了公司的 DNA,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目前各种第三方的基础设置成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势头,server 的运维等工作被 leancloud,七牛这些服务提供商接管,加上开源的发展,日后构建新服务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极大的释放个人的潜力,使得 fullstack 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个人就可以独挡所有技术侧的挑战,这方面,应当有意识的做积累,扩充自己的能力范围。

  视野积累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窗口(改革开放、互联网、移动),当窗口打开的时候,可以直接从队尾跑到新队列的排头。关键是要保持视野清晰,窗口打开的时候能看得到,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这个意识和能力的。

  人脉影响力

  我们看到很多同质化的产品,比如云存储,为什么七牛能成功。技术实力是一方面,许世伟的影响力带来了很多客户,经纬创投投了很多家创业公司,从中协调推广,这些跟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前辈们还没这么快退休,不要选错对手白白努力。

  身体与心理

  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尤其是自由之路,更像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要有身体和心理上面充分的准备。

  尾巴

  脱离组织没那么容易,首先应该是用正确的方法寻求财务安全,同时转变思想做准备。等到三五年后,开始正式的脱离或部分脱离组织赢得自由。

  纯属臆想,欢迎讨论吐槽骚扰。

来自: www.nerd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