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s 收购 Runkeeper:为什么卖鞋的都在收购运动社区?
本月中旬,日本跑鞋制造商 Asics 收购了运动社区 Runkeeper。据称,此次交易价格达到了 8500 万美元。 Runkeeper 于 2008 年正式面世,是首批运行于 iPhone 以及 Android 设备的健身应用之一。它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 GPS 来追踪和记录自己的运动状态,例如跑步,步行以及骑行等,同时也支持用户将自己的运动数据和照片分享到诸如 非死book 和 推ter 等社交网站上。目前,Runkeeper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 4500 万用户,在国外是颇流行的运动社区之一。 Runkeeper 的创始人兼 CEO Jason Jacobs 在 Medium 上说,对于 App 用户来说,此次收购不会带来很大的改变。不过,他提到 Asics 将会帮助公司实现将 Runkeeper 平台嵌入实体产品的梦想。 运动品牌对移动运动社区的收购并非首次。2015 年,Adidas 就斥资 2.2 亿欧元收购了奥地利健康应用公司 Runtastic GmbH,后者拥有知名运动社区 App Runtastic,号称在全球拥有 7000 万用户。美国运动品牌 Under Armour 同样在 2015 年分别花费 4.75 亿和 8500 万美元收购了 MyFitnessPal 和 Endomondo 两个运动社区,累积注册用户高达 1.3 亿人次。而我们熟知的 Nike 在这一领域并没有落后,其 Nike+品牌的健康应用早几年就已经出现在市场,大陆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最近几年,传统运动品牌收购健康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Jason Jacobs 认为传统品牌未来已经不会满足于生产物理意义上的产品,它们都想通过各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方式融入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更直白的说,运动品牌们想要卖出更多的产品,而应用似乎就是能够一对一营销的重要渠道。值得一提的是,Runkeeper 统计的 Shoe Tracker 数据中,Asics 穿着者的比例是所有跑鞋品牌中最高的。 而记录运动状态以及分享量化数据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行为,这一原因同时造成了可穿戴设备的兴盛以及运动品牌的复兴。以健康应用为主的大众化运动已经成为体育行业的主流形态,在此背景下,更好的融入其中掌握用户数据对品牌来说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尽管如此,Adidas,Asics,Nike 等厂商似乎对中国市场的关心程度依然不够,国内发布的应用体验普遍较差,GPS 定位飘移几乎是所有这些国外厂商推出的产品的问题。此外,这些运动品牌似乎都未接触到硬件方面,而运动类的硬件正越来越兴盛,其收集的数据也是最丰富的,Garmin 之类的厂商既拥有硬件研发生产的能力也对数据的应用分析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