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源:长尾改变知乎结构,知乎要做互联网基础设施
文/王超文
“现在有一些环境在变化,整个北京的创业氛围起来了,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国,也有国内的年轻人不选择出去,这是时代的一个特点,这个变化出现的时候代表的机会非常多。”
这是知乎 CEO 周源对我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在上个月末,他远赴美国硅谷和纽约,举行了几场类似宣讲会的活动,只为吸纳当地的优秀人才。那几场活动的火爆程度超乎周源想象,报名人数是预期的 4 倍,周源惊讶于知乎在美国的影响力。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关注知乎互联网领域的同学经常会看到,越来越多中西交流的问答出现,类似“在 Airbnb 工作的体验是怎么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所谈论的大多是两地新潮的文化和趋势,各自介绍当地状况,而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上广三地的第四大用户来源地。
此次海外招聘主要是为了吸收开发和产品人才,在周源看来,为了得到优秀的人才,这并不算大费周折。在知乎早期,最早的 4 位工程师是从一个 280 位的名单中花了 2 个月人肉筛选出来的,至今知乎每位新同学的终面都是周源本人,公司保持着 70 位正式员工的体量。
而整个业界的背景是,由于互联网热潮的持续攀升,巨头们疯狂的在各地掠夺人才,就连 非死book 都打起了清华北大的主意,更别提 BAT 以巨头身份为背书,在世界各地挖角,知乎作为小型创业公司,面临的竞争可想而知。
“其实专业知识上中美的人才差不多,但是思维方式有不同。”在周源看来,一个团队只要有不同,就会有更多丰富性。
时代、环境在变,人的就业观念也在变,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周源在寻觅着机会,这种做事方式也一直是周源所擅长的,从最早的程序员到记者,再到连续创业,周源一步一步接近他的理想王国。
而最近两年的知乎,同样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从一码难求的极客网站,到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解读,从局限于科技、金融的话题,到吃喝玩乐全方位覆盖。大量新人的涌入,不仅为知乎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也冲击着知乎现有的稳固和秩序。
知乎好比一座城
知乎封闭测试期间一共积累了 40 万用户,而根据最新的数据,开放之后,知乎注册用户已经突破 1000 万,预计年底达到 1300 万,跟去年比同期增长十倍,日活跃用户达到了 300 万。其中知乎 App 装机量为 2300 万,知乎日报装机量为 1500 万,后者日活跃用户 80 万,单篇文章阅读量可达 50-60 万。2013 年 ifanrRANK 将最佳团队颁发给知乎,以凸显其 2013 年的成就。
但蜂拥而至的用户并未让所有人欢喜,至少不少老用户不这么觉得,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高质量的内容来源于高素质的用户,当更多普通用户进来,社区还能如以往般和谐么?这是知乎面临的挑战。
翻看热门问答,偶尔能看到抖机灵的回答,以及评论中的爆粗,基于国情这种现象无可避免,只不过在被打上了精英群体烙印的知乎上,会显得矛盾激化。
这就像城市建设一样,40 万人的小镇和谐宁静,涌进了 1000 万人之后,地区平衡被打破,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受尊重,获得价值认同,这时候就需要建立符合大城市的规章制度。
据说知乎团队很早就在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该书的大意是城市建设不能忽视人的存在,人才是主角,要尊重人的社群本性,顺势而为,避免将规则凌驾于用户之上。
知乎的做法是不断引入高效的清扫制度,制度中不断添加规则,形成机器预判,最后一个判断可能是几千、几万个规则来做出,类似搜索引擎识别恶意干扰排名一样。且这些规则,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会一直产生变化。
他们还在考虑是否引入类似驾驶积分的系统,对每个用户进行积分评定,行为不友善者降分,做好事补分,让用户自我规范。这一规则的好处在于,它有助于形成自我约束的氛围,无需外力来干涉,利用自我意识监督,这恰恰是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知乎要做基础设施
当然,体量变大的知乎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人多意味着一款互联网产品拥有更加完整的生态,具备足够的包容性。早期知乎只限于互联网、科技和金融,如今涵盖的范围已经远超这些,话题数接近 15 万个。
翻看知乎,最常见的一类提问就是“如何看待***”,内容涵盖了民生、电影等每日的热点新闻事件,类似“跨省买盐”这种法律事件也能受到大量关 注。这背后的寓意就是,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出来,如何看待是大部分人的心理,一方面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方面是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对读者自己的影响。很 多时候,媒体的解读往往隔靴搔痒,甚至有误导。
周源更愿意用“接近线下真实的人口比例”来形容知乎如今的用户群,从最初邀请的 KOL 种子用户,到热门领域,再到普罗大众各自垂直的兴趣话题,知乎会把许多长尾的信息部落,小的信息群体集结起来,最后,即使是再小众的领域,也能找到对口的人来讨论。
“长尾很难说是可预期的,可预期的是头部,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化,长尾体现的是涌现的能力,只要在受众范围里 OK 就 OK。”
周源说,希望知乎成为基础设施级的产品,像搜索一样满足了人的普遍基础需求,最终形态会是一个知识中枢,把各种需求和各种人在一个问题上连接起来了,形式上非常高效。
如果说知乎的优质内容都能集结成书,那么知乎还深入书中观点碰撞,产生的过程。知识中枢的意思大概就是,在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的产生、传播上,它借助了可靠的关系链,把这件事完美的解决了。
今年知乎的愿景里新添了一句话,即“帮助人们获得新机会”,这包括帮助用户出版图书,找到创业合作伙伴,招聘到合适员工,结识其他领域的专业人 士等等。而知乎公司本身也在不断升级,知乎 3 年来一直相对低调、务实,遇到事却总能搞定,基于此,周源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相当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