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云服务演进:5G加码,流水的创业公司、铁打的行业巨头
编者按:5G 时代已经来临,5G 走向商用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腾讯科技联合优质科技媒体推出“5G 局中局”专题,为你解读 5G 在通讯、物联网、车联网、工业联网、边缘计算、云服务等各行业的应用,深度剖析 5G 技术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今天是云服务篇,主要讲述 5G 时代下,云服务的发展情况,以及云服务领域的发展格局。本文作者是芯师爷。以下是全文内容:
在刚过去的 MWC2019 展会上,5G 的受关注程度不输任何技术。三星、华为、高通、紫光、爱立信等重要的手机厂商都展示了 5G 相关产品方案,而今年也被认为是 5G 商用的元年。
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对整个产业链竞争格局都会进行重塑。在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到每秒数 10Gb,这对于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而言,也是全新的一次挑战。那么,5G+ 云服务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能否打破现有云服务市场格局?
5G商用:正处于黎明的前夜
对于通信技术而言,标准制定往往是走在产业的前面。在相关标准确认之后,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才会大量出现,5G 技术也是如此。目前国际上 5G 标准制定的重要组织包括联合国的国际电信联盟(简称 ITU)和 3GPP 产业联盟。主要技术标准包括 R15(Phase1)和 R16(Phase2)两部分。
其中 R15 分为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个部分。而 R16 则为 5G 标准的第二阶段,主要目的在于满足 ITU 的要求指导,展开相应技术讨论、指导技术向后演进、最终提交。根据 3GPP 产业联盟规划,非独立组网标准已于 2017 年 12 月冻结,而独立组网标准也于 2018 年 6 月冻结,这也意味着 5G 标准化第一阶段工作正式完成,下一步则是商用化。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在非独立网标准化工作完成之后,包括芯片、系统厂商及下游终端企业等产业链环节都在加速推进 5G 商用化进程。其中华为的贡献非常明显,同时也成为全球 5G 最主要的推动者。从 MWC2019 展会来看,高通、华为、紫光、联发科几家代表企业,5G 芯片已经流片成功,搭载的终端产品也将在 2019 年下半年推出。
我国 5G 建设规划进度(来源:工信部、信通院)
对于产业链关心的牌照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根据终端成熟情况在今年适时发放 5G 牌照,不过大规模商用还需要给企业一点时间,因此先在全国范围内把 5G 网络的基站建立起来,为大规模的商用提供基础条件。”可以说,5G 的大规模商用将在 2020 年出现,其商用化条件已经具备。
5G+云服务,低时延通信+海量机器类通信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从今年的 MWC 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芯片和终端厂商的“争奇斗艳”之外,基于 5G 技术的云服务也开始出现。
比如一加手机在展会现场展示了搭载高通骁龙 855 移动平台的 5G 手机,并且让参会者亲身体验了稳定流畅的 5G 云游戏。基于 5G 通信的高速率、高可靠及低时延特性,大型游戏可以置于云端,消费者只需要一个屏幕即可达到极致的游戏体验。
华为也发布了 5G Cloud VR 服务,并着力打造 Cloud VR 开发者社区和生态。在 5G Cloud VR 场景中,虚拟图像的生成从本地迁移到云端,使得终端变得更加简单,使用成本更低。根据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周跃峰介绍,5G 和云是 Cloud VR 普及的双引擎,华为云增加了 Cloud VR 连接服务后,配合华为云遍布各地的计算资源,成为 Cloud VR 业务培养的沃土。
在下游应用方面,自 2016 年掀起一股投资热潮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VR 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大爆发,反而越来越沉寂下去。究其原因,除了内容的欠缺之外,硬件设备的限制使得 VR 体现并不好,其中眩晕、画面、笨重等问题尤为明显。而随着 5G 技术的引入,VR 系统最为复杂的计算机生成图像 CG 将从本地 PC 渲染迁移至云端服务器渲染,并通过 5G 网络实时将云端渲染后的图像回传给用户,能够大幅度降低 VR 设备的重量。另外,5G 低时延和边缘计算的特点,将使得眩晕感有效解决,从根本上改变 VR 的使用体验,并以此带动 VR 产业的再次起飞,而这些都与 5G 技术密不可分。
目前智能手机是移动通信时代最主要的产品形态,其发展方向也是朝着更高性能及更多功能迈进。然而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或许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方向。由于 5G 通信独有的特性,运算能力和服务应用可以迁移至云端,消费者只需要一款屏幕即可体验到通信及娱乐等服务,从而摆脱终端产品性能及屏幕尺寸限制。另一方面,现在集中在智能手机中的各种服务,也可以分散至更加广泛的终端产品。在 5G 网络环境下,任何的终端都可以成为服务提供方,这就是我们所憧憬的“万物互联”时代。
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的 5G 应用主要以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为主,以 Cloud VR 为例,只有 5G 技术才能满足数百兆的带宽和数毫秒的时延要求。而到了 2020 年,eMBB+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届时将会有更多“杀手级应用”出现。
5G时代,云服务市场将继续向 BAT 三大巨头集中
从发展历史来看,自 2006 年亚马逊上线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云产品以来,云服务更多的还是面向B端,这一模式也基本沿用至今。
根据 Canalys 调研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 800 亿美元,达到 804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46.5%。前十大云服务提供商分别为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阿里云、IBM 云、Salesforce、Oracle、NTT 通信、腾讯云和 OVH。其中,前三名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总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50%。并且这一现象,一直维持了很多年。
在云服务领域也流行着一句话,流水的创业公司、铁打的行业巨头。整个云服务市场基本上遵循着二八法则,长期处于赢家通吃的局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云服务领域也涌现了很多创业公司,不管是在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还是在各个细分领域,然而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亚马逊、微软等巨头不断做大。其背后原因除了本身技术和资源之外,其业务模式创新及生态建设方面,这些巨头们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也是后来者,难于撼动其市场地位的重要原因。
国内云服务生态(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国内而言,在云服务领域目前仍呈现“百花争艳”的情况,腾讯云、盛大云、新浪云,百度云,京东云、华为云、天翼云、世纪互联、ucloud、青云、浪潮云等等。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国内云服务市场将继续向 BAT 三大巨头集中,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
过去的一年中,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的战略调整,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百度升级智能云事业群组,提升“ABC 智能云”业务战略、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此进一步强化云服务的战略地位。虽然说国内也有很多云服务厂商,但是在整体实力、技术创新及生态资源方面,与三大巨头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综合而言,不管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云服务产业经过 10 多年发展和演进,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虽然说云服务企业依旧百花齐放,但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逐渐呈现出向头部玩家聚合的趋势。但是即便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观,看似稳固的全球云服务市场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
首先就是 PaaS 平台层,逐渐强化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增强生态话语权及议价权。以亚马逊为例,其在 2018 年推出首款自研 Arm 架构云服务器 CPU Graviton 和首款云端 AI 推理芯片 AWS Inferentia,从而逐步摆脱对上游 IaaS 基础架构提供商的依赖。另外,搭载亚马逊语音助手的硬件产品已经形成生态效应,其中以智能音箱为代表,逐步向下游延伸。
其次,在云服务器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之后,价格竞争开始逐步趋缓,取而代之的新技术的争相引入,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使得传统运算模式发生彻底改变,除了提供传统的中心计算能力之外,云服务厂商也越来越向边缘延伸,正如华为提出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5G 通信的商用化将带来全新的应用及业务模式,对于云服务新势力而言,是非常难得机遇。这意味着更多的细分空间,更多的市场机会,例如高清视频、游戏、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另一方面,5G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共识,由此也将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这也为云服务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5G 时代的来临,为云服务企业提供了和巨头博弈的机会。随着云服务从B端逐渐向C端延伸,将会给后来者带来难得的机遇。但是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想要彻底颠覆现有格局,仍有很大的难度。
5G云服务的未来:运营商或将走向台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运营商的角色逐渐被边缘化,基本上沦为管道提供方。特别是在 4G 时代,以微信、支付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更是将运营商推向尴尬的境地。而这一情况有望在 5G 时代出现改观。
2017 年 6 月,美国电信巨头 Verizon 宣布,已经完成对雅虎核心互联网业务的收购。2018 年 6 月,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宣布 AT&T以 854 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案合法,允许付费电视行业和电信运营商巨头 AT&T收购包括 HBO、CNN、和电影工作室华纳兄弟在内的时代华纳旗下资产。
这些都是运营商向新领域战略布局的典型案例。而在 5G 时代,“网络切片”技术的引入,也将使得运营商更具话语权。由于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加之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运营商可以针对应用领域提供差异化套餐和服务,由此也将产生更大的价值。从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在服务提供中参与度将会越来越多,其扮演的角色也更加丰富,逐渐走向“台前”。
总的来说,在云服务领域,国外三大巨头依旧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份额,以国内 BAT 为代表的后来者也展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5G 时代的来临,将使得云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旧势力也将展开新一轮生态“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