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坚持开源路线,我们已不再是跟随者

jopen 9年前

华为:坚持开源路线,我们已不再是跟随者

华为的开源之心

开放是本届 HDC 的一大主题,但华为对 Partner API 的强调,让我们有一种开放程度有限的错觉。其实,华为谈起最为开放的开源也丝毫不逊色。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在介绍华为技术积累时强调: 建设开源能力是最重要的,他表示华为已不再是开源的跟随者,而是 ONOS 等多个开源组织的创始成员,以及目前为止最大的贡献者,并且是 18 个主流的 ICT 开源项目的为核心贡献者。

华为 IT 云计算产品线副总裁陈锟则表示,在整个产业合作方面,华为是以开放作为合作的根基和核心理念的,坚持构建开放的应用生态系统,这两方面的开放根源都是走了开源的道路。

过去的一年中,华为在开源社区的贡献中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 OpenStack 为例,华为最初只是参与 BUG 的修改,以及一些小特性的贡献,现在已经是金牌会员,参与到整个 OpenStack 架构层面的研究和创新层面的变革。在最新的 Liberty 版本,华为在全球企业贡献排行榜中排名第六,主要代码贡献集中在 DragonFlow、Magnum、Heat 等模块,特别是网络新项目 DragonFlow,几乎全部是华为贡献的,在致力于与 Docker 集成的 Magnum,华为也贡献有将近有五分之一的代码。

这些代码贡献量的背后,陈锟重点介绍了如下的变化:

  1. 社区地位变化。华为最初整个研发团队是没有 PTL 的,无法真正决定单个项目的技术走向或者核心代码。现在华为已经有一位 PTL(监控项目 Ceilometer),13 位 core 开发者,覆盖了整个社区的计算、存储、网络、监控等核心模块。华为已经提出了一些框架演进方案,如在整个 OpenStack 面向运营商构建一个大网,多站点构建一个统一的运营中心,目前已经被 OpenStack 立为一个正式的项目,华为是该项目领导者。
  2. 行业整合优势。网络方面的方案,业务链的编排,一个是电信行业云计算和 OpenStack 结合得更典型的框架性的项目,华为提案击败了思科和 IBM 的联合提案后,最终被社区接纳,从而成为该项目的领导者。

这些变化的背后又可见华为的努力。陈锟还对记者表示,未来希望可以在 OpenStack 技术委员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事实上,不仅 OpenStack,在开源容器技术领域,华为也成为了 OCI 开源项目的创始会员。而在大数据领域,华为也通过开源 Astro 项目推动 Spark 在业界的广泛应用。

企业面向云计算的转型,需要实现资源的融合,应用和数据的融合,而开源可以加速应用和标准化,有利于简化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复杂度,实现 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ICT 企业向开源伸出橄榄枝也不是新鲜事,但在中国企业之中,能为开源领域投入如此多的资源的,并不多见。正如英特尔中国软件部开源战略总监陈绪所说,国内 OpenStack 贡献企业,就是一朵大云(华为),四朵小云(99cloud、UnitedStack、Kylin Cloud 和 Easystack)。

华为基于开源打造云计算产品线

如前所述,开源是华为产业合作和应用生态的基础,这要通过产品来实现。例如,华为今年 9 月发布的企业级开放的云操作系统 FusionSphere6.0 是基于 OpenStack 及 Xen/KVM 开源的商业发行版,FusionInsight 融合大数据平台则是基于 Hadoop/Spark 等开源的商业发行版。

丁耘认为,在各个行业,开源标准框架并不能直接应用。陈锟补充说,现在 OpenStack 的商用案例中,绝大多数的应用企业都是自身具备很高的 IT 技能、很强的 IT 技能团队的。传统政务、电力等行业的企业,IT 能力比较弱,虽然都倾向于选择 OpenStack 云架构,但是一旦他们要上 OpenStack,如果不能建立起来一个面向开源的运维体系,应用开源是一个灾难。所以对运维能力的构建和增强是必须的,也是华为一定要帮助客户打造和 构建的。

具体而言,在开源产品的基础上,华为着重面向企业级与传统企业的管理和支撑环境,在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运维、易用性方面,以及安全性方面对云计 算产品做了相关的属性加固,通过面向用户场景的系统性的验证,修复潜在的 BUG,最终为客户提供可以规模商用的开源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说 OpenStack 社区版没有给客户提供一个很好的应用监控的系统,华为会提供这样的外部的增值的差异化的模块,和开源组合,构建整个解决方案。

陈锟提供了一个数据,华为第一次把 OpenStack 用到华为企业云,第一个客户是华为的 Vmall 商城,需要瞬间启动 1000~2000 台的虚拟机,这要求达到 15G 级的带宽,原生的东西在性能方面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而华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这些性能做了优化,也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使之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当被问到先一步推出的 FusionSphere 6.0 和最新的 OpenStack Liberty 二者特性是否一致时(二者都被认为是各自迭代史上的里程碑),陈锟表示,FusionSphere6.0 外在虽然是一个产品的大版本,实际内部根据不同的客户应用场景分了不同的细分版本类型。也就是说,6.0 版本继续与社区保持同步,Liberty 的特性会被纳入其中,但并非在所有的细分版本都采用所有的新特性。这样可以很好地规避 OpenStack 最新版本架构性重构给商业客户部署带来的延续性问题和其他潜在的风险。他强调,向客户提供稳健可靠的云操作系统,是华为的第一选择。

华为的合作伙伴对此深表赞同。光华冠群总经理朱斌和华南资讯技术总监王朝普都表示,其诉求是最稳定的版本,而不是最新的特性。

事实上,华为的上述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些合作伙伴,华为认为,其云计算方案要在行业落地,要有对行业用户及应用的理解,才能调度更匹配上层 应用的要求,这必须依靠更接近用户的伙伴。所以,开源之上,产业合作和生态建设也是华为的工作重心,这也是这次开发者大会举办的目标之一。

基于开源,FusionSphere生态初成

陈锟介绍,2014 年华为发起成立的 FusionSphere 用户联盟,是立足于客户需求,以解决方案为依托,构建以解决方案和合作为核心,以技术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华为云计算合作体系,这个合作体系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 在技术合作方面,华为与 Intel 在虚拟化网络系统的性能提升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创新成果。而且双方合作支持 OpenStack 社区发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 OpenStack 黑客松活动,累计为开源社区贡献了 100+ 的 BUG 的修复。
  • 在整个产业合作方面,华为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深圳、成都、美国硅谷建立了 OpenLab 开放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上展开了和合作厂商的双向认证,通过现在华为的双向认证合作伙伴产品,已经有 387 个,覆盖了主流的软件合作伙伴。
  • 华为同时立足于行业解决方案,与行业伙伴构筑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目前云计算领域行业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有 500 余家,覆盖了金融、公共事业、政务、媒资、能源、教育等方面。比如华为和索贝合作的有深度的全面专业的媒体云解决方案,提升了 60% 的业务效率,降低了 80% 的成本。
  • 华卫和软通动力合作,打造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讯方联合发布了云课堂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教育行业的合作。
  • 在研究和培训方面,华为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已经与十家培训合作伙伴,还有 5 家大学的签约。
  •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国内通过华为云计算认证的工程师超过了 1 千个,计划未来 3 年,打造 10000 名通过华为认证的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整个产业生力军,让更多的人才可以分享华为云计算的高速发展。

陈锟具体解释了 1 万名开发者的培训计划:目前华为在人才培训方面构建的是两级体系,包括 HNCA(云计算工程师)和 HNCP(资深云计算专家),有相对应的培训课程和认证体系。认证体系主要是面向几个对象,一个是在行业合作伙伴的朋友,通过他们对华为平台的认证,支撑 他们去构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同时,华为也会面向高校展开相关认证工作,这些人才毕业以后,可以选择加盟华为、华为行业合作伙伴和技术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也确实从华为的这些举措得到了利好。王朝普表示,华南资讯和华为的深度合作有一年多,已经在警务云解决方案合作上取得成功,下一步将探 索为客户做整个政府一级的云计算中心。这得益于华为 FusionSphere 能够满足警务云所需要的开放性(基于安全要求的系统控制权)、兼容性(兼容二十年信息化的不同基础设施和应用遗产)、易运维(可以基于华为成熟的运维产品 和培训提供后期运维服务)等要求。

他举例说,现在所说的自动恢复、自动创建,大部分的情况下是针对应用程序,而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更加核心的东西,但数据现在很难放到虚拟化的环 境中分析处理,一个最核心问题是 IO——放到虚拟化环境下,IO 的消耗就比较大,造成很大的浪费。而华为的 IO 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延迟不会特别大。

此外,华为提供了各种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包括苏州的解决方案研发中心、eSDK 和 API 二次开发的培训及材料,以及合作过程中研发人员的协作,对华南资讯提供的便利和支持也非常大。

朱斌则认为,云计算在未来是存在变化的,业务创新也很难靠一家公司完成,与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深度合作,光华冠群可以少走弯路,为客户实现云业 务、基础设施、业务保障和服务保障的贯穿、连通,走向成功。同时,华为也需要第三方的增值软件供应商,使其基础设施更高效、更贴近用户服务。他介绍,光华 冠群面临来自用户向云转型的两个挑战,是云业务服务的端到端管理,以及软件定义时代动态 IT 架构和业务模式的重新管理。

陈锟则将 OpenStack、华为网络能力以及与第三方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当做华为 FusionSphere 相对于其他 OpenStack 发行版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应对面临的管理挑战。

  1. 作为云的操作系统,OpenStack 需要和网络结合,最核心的挑战还是在网络方面。对于多数据站点,怎么能够把不同站点之间的网络打通,能够保证资源在不同的资源池进行相互的调度,以及在不同的资源池构建应用模块,能够协助,这就涉及到了很多网络的东西。
  2. 构建大网方面也在发生着演进,面向云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是分离的,存储也有资源池的规划,不同的存储有不同的用途,还要提供租户级的备份 等等,涉及到专业的存储领域的知识。要用云操作系统构建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涉及到很多基础设施的能力,包括网络、存储、计算和管理方面对存储整合的能 力,这些能力是云服务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国内外很多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

陈锟表示,华为的企业云服务建立了一个单站点的系统,紧接着就要做全国的多站点的集成。他举例说,华为和欧洲、拉美地区的一些运营商合作,其核 心的挑战都是要求把不同站点的数据中心变成一个整体,涉及到很多网络重组,以及计算方面的东西。这是原来做纯软件的公司不具备的能力,对华为自身也是挑 战,不过华为在网络、存储方面都有积累,能够把相关的东西集成。纯软件公司即使运营能力比华为强,但是构建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还是不如华为的积累。

结语

总体说来,华为在开源领域的投入不遗余力,在 OpenStack、OCI、Spark 社区都有所作为,归根结底是希望满足整个产业向云计算转型的需求,立足点还是构建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在追求开源贡献和社区影响力的同时,产业合作和生态 建设是华为的下一个重点工作。

华为之所以强调 Partner API,正是因为华为认为不能成就合作伙伴生意的开放就是耍流氓,其实也就是要能够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这也是开源技术在企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缺乏开源生意头脑的中国很重要。

而针对个人开发者的发展途径和规划,华为同样落点于企业。陈锟表示,个人开发者也可以把自己开发的应用放到华为的云服务平台上,也许这些应用未来变成主流,被企业和团队所采纳,最终变成一个企业的解决方案。

来自: 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