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已经不再重要?No No,不过是到了ET时代
fmms 12年前
<div id="news_body"> <p> 英文原文:<a href="/misc/goto?guid=4958338018389093238">From IT to ET: Cloud, consumerization, and the next wave of IT transformation</a></p> <p> 各种迹象表明,IT 似乎已经走向终点。</p> <p> 这一事实已经不需要什么明确的佐证。早在 2003 年,当时名望还未如现在般如日中天的哈佛商业评论网站就已经刊登了一篇由学者 Nicholas Carr 撰写的文章,题目为《<a href="/misc/goto?guid=4958338019194102138">IT 已不再重要</a>》。纵观整篇文章,Carr 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IT 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型商品,与电力已经没有本质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已经没有必要把 IT 当作一个单独的概念来看待。(举例来说,当企业列举自己胜过竞争对手的业务优势时,何曾把‘电力供应更优’作为卖点?)</p> <p> 同时,根据 Carr 的说法,IT 管理也开始逐渐转化一种简单的风险管理学科以及成本优化手段。IT 管理者不应再为如何替企业选择并部署尖端解决方案而忧心——他们所要做的只是选择更加成熟的服务外包商,并坚持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及运营风险。换句话来 说,IT 部门的日常工作将与企业中的清洁部门无甚区别——只要维护好现状即可,完全不必涉及什么创新。</p> <p> 这些言论在当年自然算是大大地离经叛道,因此 Carr 的文章也不出意料地在读者中掀起轩然大波。</p> <p> 不过随着外包、托管及云服务的持续走俏,Carr 观点的正确性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目前已经有超过九成的 IT 组织以不同形式利用管理、托管或云服务来辅助自身的主要业务。</p> <p style="text-align:center;"><a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alt="IT已经不再重要?No No,不过是到了ET时代"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ec00381ae6073efcceefc00c8a6ac646.jpg" width="560" height="345" /></a></p> <p> 不过这里我们还要聊聊 Carr 所忽视的情况。没错,IT——我们已经跟这个名词打了至少 25 年交道——确实开始发生转型。但要把 IT 视为一种通用型商品似乎还为时过早,而且就目前来看技术正占据着史无前例的重要地位。企业、学校乃至政府机关都迫切需要精通技术的管理者,这类人才强大的 创新能力、高效的执行力为所在机构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换句话来说,IT 正在由“信息技术”向“企业技术”(简称 ET)过渡:技术不再仅仅服务于办公室与知识型员工阶层,从现在开始,它将以无孔不入之势扩展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p> <p> 简而言之,所谓 ET 就是<strong>将嵌入式、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等技术进行合理整合</strong>。这一概念涵盖了一系列项目,如 无线/移动技术(从智能手机到无线传感网络)、显示与尺寸外形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设备小型化以及增强型电池技术)、下一代计算技术(如量子计算);除 此之外,大数据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挖掘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并有效地通过对实时数据 的汇总及分析,筛选出能够指导业务顺利发展的关键性信息。</p> <p> <strong>从 MIS(信息管理服务)到 IT 再到 ET</strong></p> <p> 从历史角度来看:计算机第一次进入企业应用领域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也正是这一步开启了人类商务发展的新纪元。电脑主机(以及随其一 同发展壮大起来的软件生态系统)在自动重复流程方面的强大性能,为数据调整处理带来了可能性;这种前所未见的新兴工作方式为我们指出了一片光明的天地。在 各类业务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财务与员工发薪部门,其中发生的变化绝对是革命性的。信息管理服务(MIS)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专注于处理这样几项内 容: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稳定性。</p> <p style="text-align:center;"><a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alt="IT已经不再重要?No No,不过是到了ET时代"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56a743554c195576727d0fe5b18088c2.jpg" width="613" height="542" /></a></p> <p> 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似乎很快就淡忘了 MIS 当初所带来的优势与局限。那些率先将计算机引入业务的企业的确尝到了甜头,得以抢先一步发现并利用信息来压倒竞争者。与此同时,后勤办公队伍在规模上大幅缩减,整个业务处理流程也得到了精简。</p> <p> 但在我看来 MIS 虽然是变革的代表,本身却并没能带来什么实际性“变革”。“计算机”——当初特指大型机以及以大型机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只能解决问题的某个特定方面,尤其是在易于分批处理的对象。它们在信息共享以及提供实时响应方面的表现则相对比较薄弱。</p> <p> 接下来发生的情况简直就是《创新者困境》剧本的现实版(这是一本于 1997 年由资深顾问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撰写的前瞻性著作):MIS 管理者对于这套系统越来越熟悉、应用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然而,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是新的危机。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满足于现状,而没有思考过如何将主流技术 转化为更具未来指导性的工具。具体来说,小型机乃至个人电脑已经开始进入市场,而企业仍然死抱着大型机不放。后来——正如所有颠覆性的技术一样——虽然这 些个头小巧的新产品在诞生之初速度慢而且不够稳定,但它们的成长速度相当惊人,并最终彻底夺走了原先那些“正牌”计算设备的地位。由于用户急切需要一套不 必由专业人员接手且成本较低的方案,PC 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成为为企业提供计算服务的最佳选择。接着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掌故了:网络时代拉开帷幕,最初的局域网时代(大家还记得 Xerox 网络服务公司和 Novell Netware 吗?)以及后来的互联网时代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全部。</p> <p> 台式机计算与网络的结合带来了爆炸性效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上班族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与办公方式——使用者不再 仅限于财务与薪资支付部门这类后勤办公人员(他们提前一步享受到了革命果实),而是广泛涵盖了如今俗称的“知识型员工”阶层(有趣的是,这一术语最早是由 管理学大师 Peter Drucker 在 1959 年提出的)。</p> <p>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再多聊几句。在五十、六十及七十年代当中——这段时光是专属于 MIS 的——“知识型员工”在办公室中处理业务,桌上一部电话、手边一排文件柜(用于存储数据)以及一位负责处理沟通需求的秘书(当然这只针对那些有一定地位的 员工)就是全部必要生产资料了。换言之,从客观角度来讲,知识型员工们的业务工具往往是由人及物理要素所构成。这与企业计算机普及化的道路实际上是相悖 的。</p> <p> “信息技术”最终改变了这一切。到上世纪末,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不再需要文件柜或者秘书。一台台式机(也可能是笔记本电脑)就能搞定一切。而随着 互联网连接与 VoIP 技术的盛行,电话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并入计算机。这样一来不仅办公桌与电话成了可选设备,甚至连远在他乡也不再成为限制工作者开展业务的障碍。</p> <p> 就以这里为起点:从总体上来说,负责 IT 事务的管理者已经与那些应对 MIS 问题的人员划清了界线。如前所述,就在 MIS 人士还在专注于改善并优化他们的后勤管理系统时,一种全新的技术职位类型已经如旭日之东升般不可阻挡。这就是我们如今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工作组计算负责 人、局域网管理员以及后来出现的路由及互联网专家。</p> <p> 这些岗位的从业人员往往是由业务部门直接聘请——而不是通过 MIS 管理者加以招纳——并直接受业务部门管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这些新技术中所蕴含的巨大能力大大超越并涵盖了以往后勤部门所使用的计算体系。例如 快捷高效地将信息分配给多位员工(电子邮件),或者为计算问题实时提供答案(Excel 数据计算功能)。</p> <p> 换句话来说,如果 MIS 的核心作用在于优化后勤部门的业务功能,那么 IT 就是要赋予所有知识型员工前所未有的工作方式与处理能力。而业务部门希望能够全程控制这些员工,了解他们何时以何种方式使用这些新技术。更具体地来讲,他 们不希望把这些技术交给 MIS 部门的人来处理,因为他们知道 MIS 团队一向是以周期长、效率低著称的。</p> <p> 因此业务部门开始以实际执行者的身份经营自己的技术小组——也就是 IT 小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前后,信息技术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而企业也不再过分担心自己麾下这两个彼此独立的技术团队:后勤 MIS 与前端 IT。当时企业管理者们的目的是让这项新技术以最快的速度部署并投付使用,而并没有太多考虑管理优化方面的问题。</p> <p> 但随着 2001 年的临近,一切都发生了变化,CIO 们普遍为了巩固企业运营而身负巨大的工作压力。当喧嚣散去、尘埃落定之时,人们发现 IT 这一新时代的骄子再次获得胜利:MIS 与 IT 合并为统一的 IT 部门(当然对于某些规模足够庞大的企业来说,仍然会设置多个 IT 部门来分别负责两种事务)。从合并后的名称我们就能看出,IT 成为新机构的主体,而 MIS 这位老大哥只能默默退居次席。</p> <p> 同样的事情目前正在重演。随着消费化技术的崛起,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个人)开始将传统 IT 部门职权范围之外的第三方产品及技术带入日常工作。而随着设备的日益微型化、显示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各类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目前惟一仍然僵化且逐渐落后 于时代的正是 IT 本身。</p> <p> 正如 IT 将“计算机普及”运行推向知识型员工,ET 则是将计算与网络进一步亲民化,推向约占员工总数 60% 的非知识型员工——它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代表企业核心业务功能的诸多非人工型系统(如供电网络与医院设备等)。</p> <p> 正如 IT 最终吞并了 MIS,ET 也必将把 IT 纳入自己所代表的阵营。</p> <p style="text-align:center;"><a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alt="IT已经不再重要?No No,不过是到了ET时代"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110d99a377bfde51a1e838e55c53aa10.jpg" width="549" height="376" /></a></p> <p> 我们还可以从整个发展轨迹的角度审视这一转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技术的发展路线已经由简陋走向规范、再由规范走向多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技术革命所影响到的将不只是用户中的某个特定群体,而是整个企业。</p> <p> 这一点 2003 年的 Carr 肯定是无法预见到的,也就是 ET 趋势的出现。</p> <p> <strong>什么是 ET?</strong></p> <p> 现在说点实质内容,咱们讨论了半天的这种技术到底是个啥?如果大型机、相关存储以及应用程序是 MIS 时代的显著特征,而 PC、局域网以及互联网则构成了 IT 时代的基本要素,那么在 ET 领域我们到底能看到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p> <p> 就说以下几种标志性的吧:</p> <p> · 无线及移动技术,其中包括消费者通信服务(例如标准化 4G 套件、高级 LTE、像 802.16m 这样的新兴 WiFi/WiMax 技术以及像 802.21 这样的无线集成技术),以及以 TIA TR-50为先驱、M2MXML 为代表机器对机器(M2M)技术。</p> <p> · 显示技术,特别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这是一种能够直接印刷到纸张上的 LED 显示机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将视频监控的显示端设置为一张封面壁纸的效果,这样监控管理员连办公桌都用不着了)。</p> <p> · 电池技术。尽管概念层面上的全新技术仍未出炉,但我们已经能够通过一些小规模创新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来自斯坦福大学与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 们已经找到了大延长传统锂离子电池使用时间的方法(准确来说是提高 10 倍的续航能力),而且以新兴企业莱登能源公司为代表的很多商家已经有计算将该技术投放市场。</p> <p> · 传感器技术。随着微处理器与无线网络的大范围普及,如今针对特定应用程序开发的传感装置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它们凭借小巧的体型穿梭于各种犄角旮旯,帮助管理者实时关注相关区域的每一点风吹草动。</p> <p> · 量子计算。尽管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证明如果目前的技术水平得不到突破,摩尔定律将最终失效(定律的基本内容是说计算性能每 十年大约提高一倍)。这时全人类伟大的救星、科技业界始终不变的良心 IBM 公司出来救场了,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不仅挽回了人类科学的颜面,更从另一个角度打破了摩尔定律的神话——计算能力的提升速度将大大超出定 律的预言。超智能、超小型设备的时代已经为期不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p> <p> · 大数据。没错,就是这个时髦的词汇将帮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段内分析海量数据(尤其是数据流),进而令我们拥有实时了解情况并做出反应的能力。</p> <p> 前面说的这些似乎有点云山雾罩,那咱们再聊聊身边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例子:</p> <p>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强强联合,全球性零售企业将有能力对世界范围内的每一家店、每一款货架上的商品进行实时监控。这不 仅能大大降低店内失窃事件的发生(例如位于辛辛那提市的集中式运营管理中心完全可以及时发现悉尼某店铺中的顾客盗窃活动,并立即通知相关店员进行处理), 并且能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迅速向现场人员发布应对指示。举例来说:达拉斯的某位顾客在粉色毛衣货架前犹豫了半晌,但最终没有购买。这是怎么回事?也许顾客更 喜爱红色,但恰巧当时店内没有现货。又或者粉色毛衣存在某些质量缺陷,顾客发现问题后愤然离去。这些过去根本无法注意到的细节现在已经可以清晰地呈现在眼 前,并由我们以周甚至是天为单位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业务改善。试想一下,只要能够以分钟为单位发现并迅速解决问题,这样的企业绝对会有任何行业中占尽优 势。</p> <p> 而有了传感器技术、无线/移动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帮助,医院也得以更轻松地收集并分析越来越多来自病人的资料。最近一家医疗机构刚刚向 Nemertes 研究公司反映,目前连入其 IP 网络的设备中约有一半属于医疗监测设备——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医生完全可以远程登录到系统中监视并诊断病人的健康状况(这种方式跟如今系统管理员检 查虚拟化服务器的方式颇为相近)。而在大数据工具的帮助下,医生则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这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疾病意义重大。例如某位 患者被查出存在间歇性心律不齐,但这与他的当前症状毫无关联;医生在困扰之余查看了病人档案,才发现这位年轻人原先曾是一位运动员。齐全的资料与背景介绍 将为诊断工作带来重大帮助,并最终在性命攸关的关键时刻挽救鲜活的生命。</p> <p> 除此之外,无线及移动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也将为交通运输及物流企业带来便利。在这一强力组合的推动下,他们将能够对每台载 具、每件货物进行跟踪和监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力分配方案。就这个角度来讲,企业还可以获得降低能源成本、优化运输路线等诸多好处。</p> <p> 在这里我要重申,以上案例的共同点在于,所有相关技术不再以“信息系统”或者“信息技术”的面貌出现。信息当然是上述技术所传递的主要内容及重要组成部分——但最终,这些技术的组成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生产力,最终优化、加速并控制了核心业务能力。</p> <p> <strong>对技术专家造成的冲击</strong></p> <p> 然而,一旦“技术”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信息技术”的范畴——正如当年 IT 压倒 MIS 一样——我们这些 IT 专家应该往何处去呢?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 Carr 在十年前提到的理论:我们真的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扮演设备维护及技术支持的角色?</p> <p> 结果恰恰相反。如果 Carr 的猜想完全准确的话,那么我们早就应该在过去的十年中感受到 IT 产业向“实用性”功能转化的趋势了。而实际情况是,IT 部门的“发展战略”一词在过去数年中一直占据着企业约 40% 的关注度——而就在去年,这一指数首次逼近 54%。</p> <p style="text-align:center;"><a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alt="IT已经不再重要?No No,不过是到了ET时代"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4f0618177974a1cb8e2070c67c1bd978.jpg" width="558" height="471" /></a></p> <p> 那么那些战略性 IT 机构在忙些什么?显然,他们正在为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各类技术问题而辛勤劳作。包括董事会成员及 CEO 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正逐渐认识到 IT 在企业运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带来的决定性指导意见。最新的尖端技术很少独立存在,因此 IT 机构必须从战略角度将这些项目以透明化方式加以整合,以支持每项技术的独特需求。</p> <p> 简而言之,IT 人士正在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帮助创新思维真正投付生产,并打造可以复制的成功部署途径。</p> <p> 所谓“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项目”,从本质上讲是指通过开创性思维与技术实验室(或者相关供应商及企业员工)以高效方式推广到整个企业当中。这一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p> <p> · 发现新技术(最好拥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p> <p> · 测试并进行试点</p> <p> · 判断哪些技术有进一步投资的价值</p> <p> · 对选定技术进行深度开发</p> <p> · 将各类不同技术整合成一套契合紧密的企业级解决方案</p> <p> · 将所有合适的可操作基础设施落实到位,以方便企业部署(包括培训、业务流程变更以及机构重组等)</p> <p> 最后,技术人员需要总结整从此流程并制定出可以复制的标准化方案——也就是说一两次短暂的成功还远远不够,必须拿出一套能够年复一年、始终保障企业在创新技术整合工作中取得既定效果的规范。</p> <p> 换句话来说,IT 专家眼中的 IT 向 ET 过渡,也就是他们尝试适应以上新挑战的过程。他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辅助型选手向核心领导者转变,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并推动计划的成功开展。而要 做到这一点,IT 人士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进而对从采购策略、供应商关系到日常管理、企业事务以及培训/招聘等一系列事务进行深入考察。</p> <p> 就拿铁路企业为例,他们正被联邦精密列车控制(PTC)规程中的高要求内容压得抬不起头来。在这套要求于 2015 年前全面落实的规程中,联邦铁路管理局明确指出,“PTC 系统由数字化数据链路通信网络、连续及精确定位系统共同构成,其中包括 NDGPS(即国家差分化全球定位系统)、拥有数字化地图的车载计算机、运行中维护设备、驾驶室显示器、车头刹车接口、路际接口单元与路况探测器以及控制 中心端的计算机与显示器等要素。”换句话来说,这些系统所需要的正是我们在前文 ET 实例中所讨论过的项目(显示器、传感装置、无线/移动网络)。而要想将这些要求一一落实到位,铁路企业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仰仗 IT 部门的工作,并最大程度促成技术人员与铁路现场工人们的团结协作。</p> <p> 让我们再举个例子,医院正在努力与特警队(SWAT)加深合作,希望协力打造一个能够处理医疗信息(由大数据专家负责)、临床诊断及处理(由院 方组织的团队,主要负责选择、部署及管理医疗设备)、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安全事务的团队。相信此类团队的出现将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并能够在处置效率与 在线数据管理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p> <p> 当然,实际情况绝对不像空谈这般简单。IT 专家往往乐于退居幕后,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下解决问题;那些奔赴现场、处理关键性紧急任务的工作条件并不适合他们。不过这里再套用一句俗话,咱中国人常说“危机”这个词,也就是指“危险”当中总是蕴藏着“机遇”。</p> <p> 所以,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样。IT,正如前文所述,已经走向终点。但 ET 则刚刚起步,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在这个崭新的纪元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机遇,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先行者。来自: <a id="link_source2" href="/misc/goto?guid=4958338020000402538" target="_blank">51CTO</a></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