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 IDC 【2】网络格局全貌

fmms 13年前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471px;height:260px;" title="cloud-computing" alt="云计算与 IDC 【2】网络格局全貌"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6110a1815705cefd9dbc76c69ba6a0e4.jpg" width="1024" height="576" /></p>    <p>        阳光穿过玻璃窗,照进室内,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甚至有点痒,说不出的舒服。我双手捧着茶杯,前倾着身子,聆听坐在对面的前辈,讲解什么是格局。</p>    <p>        我们的话题是互联网产业的竞争格局,这个话题太大,所以首先谈的是网络的竞争格局。</p>    <p>        前辈说,什么叫格局?举个例子。</p>    <p>        例如辽沈战役那会儿,锦州拿下后,四野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对付廖耀湘兵团。但是廖兵团是东退沈阳,还是南逃营口,谁也说不准。</p>    <p>        黄永胜麾下四野六纵,负责阻击,林彪给黄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堵住廖耀湘兵团的退路,等待攻锦主力赶到后,围歼廖耀湘。于是,黄永胜命令部队急行军,迅速抢占一切可以阻击敌人的制高点,坚决挡住廖兵团。</p>    <p>        这种漫天撒网的布局,有个缺陷,就是处处设防,但是处处薄弱。果然,最激烈的厉家窝棚一战,126师有 9 个连,撤出战斗时,只剩 10 来个人。</p>    <p>        黄永胜部队急行军的时候,关闭了电台,与东总司令部联系中断。六纵行踪不明,如果没有堵住廖耀湘兵团怎么办?四野参谋长刘亚楼拍着桌子说,“这个黄永胜搞的什么名堂,误了事非杀他头不可!”</p>    <p>        廖兵团被黄永胜截住了,刘亚楼不拍桌子了,改拍手,“这个黄永胜,真有一手!”[1]</p>    <p>        说完这个故事,前辈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黄永胜堵截廖耀湘的时候,一定非常想知道廖兵团的兵力分布和运动方向。我们今天谈网络格局,首先需要做的功课是,中国网络的参与各方,各自分布在哪些区域”。</p>    <p>        中国网络格局,目前只有一些大致的描述,但是似乎还没有详尽的全景图。</p>    <p>        但是绘制这张全景图, 办法还是有的。</p>    <p>        1998年 12 月美国“连线”杂志,刊登了一幅图片,如图一所示 [2]。杂志解释说,这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和 CMU 毕业生,绘制的网络全景图。所谓网络全景图,实际上是网络中所有公开的路由器,与相互之间的网络连线,所构成的地图。图中点(路由器)和线(网络连线)的颜色,代表这个路由器和这段网络,属于哪一家运营商。</p>    <p style="text-align:center;"><a rel="attachment wp-att-66160"><img style="width:566px;height:424px;" title="Internet topology small" alt="云计算与 IDC 【2】网络格局全貌"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94c8a0fe031226113ef1e1ee07df61d4.gif" width="600" height="450" /></a></p>    <p></p>    <p>        图一。网络全景图,1998 年 9 月[2]。</p>    <p>        Courtesy http://imgur.com/rF7Lz</p>    <p>        当我们仔细端详这张地图的时候,有几个疑问。</p>    <p>        1. 全景图上的每一个点,实际上代表一个网络路由器。每个路由器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但是全景图上却没有标注。而且从这张全景图,完全看不出地球的地缘和地貌,看不出哪里是美国,哪里是中国。这是为什么?</p>    <p>        2. 这张全景图,真的绘制了全球所有的路由器,以及路由器与路由器相互之间的所有连线了吗?</p>    <p>        3. 如何知道每个路由器,各自属于哪一家运营商?</p>    <p>        关于这种全景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写过一段简短的说明 [3]。</p>    <p>        “网络绘图程序,陆续发送一些 UDP 数据包,或者 ICMP Ping 数据包,给随机的高位端口。每个数据包的生存时间(Time-to-Live,TTL),数据包没经过一个路由器,TTL 就缩短一段。当 TTL 的值为零的时候,数据包死亡的消息,就按原路,通知发送的人,(即我们的网络绘图程序)。我们并不指望这些数据包,能够到达运行中的网站,更不指望他们能够到达 UDP 服务站点。</p>    <p>        对于最初发出的数据包,我们给它们设置的 TTL 较短,而给后继的数据包的 TTL,缓慢地但是逐渐延长。如果一个数据包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而我们没有收到它死亡的通知,这个数据包多半是被路由器弄丢了,或者被防火墙截断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再试几次,然后放弃,并且把收到的信息,通通记录下来”。</p>    <p>        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对于读者的电脑和网络知识,似乎有过高期待。下面我们把这段文字,剖开了揉碎了,逐句讲解。</p>    <p>        by 林玥煜 and 邓侃</p>    <p>        Reference,</p>    <p>        [1] 一将难求第七章(3)</p>    <p>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82825_131484.html</p>    <p>        [2] The Scenic Route.</p>    <p>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6.12/scenic.html</p>    <p>        [3] Internet Mapping Project, Mapping Details.</p>    <p>        http://www.cheswick.com/ches/map/<br /> <br /> 来自: <a id="link_source2" href="/misc/goto?guid=4958322264024884658" target="_blank">ifanr 爱范儿</a><br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