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偷你的密码干什么?
openkk 13年前
<div id="news_body"> <blockquote> <p>这些网络骗子拿到密码想干什么呢?用途很多。对于全世界的黑客来说,大批量泄漏的密码正好可以拿来更新他们巨大的数据库,可作为破解加密密码的数字钥匙。</p> </blockquote> <p> 英文原文:<a href="/misc/goto?guid=4958343651443774897">What Do Hackers Do With Stolen Passwords?</a></p> <p> 周三的新闻听起来像是标准的硅谷冷笑话。俄罗斯黑客窃取了 600 万 LinkedIn 账户密码。难道他们把“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网络”误翻成了“大家都在用的职业网络”?他们下一步要黑哪一家,谷歌+么?窃取这些账户之后,他们还打算干嘛, 到黑市上卖简历吗?嫌 LinkedIn 邀请注册邮件还不够多,所以要利用联系人列表来发垃圾邮件么?</p> <p><a title="hacking password" rel="lightbox[21618]"><im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left:auto;margin-right:auto;" title="hacking password" alt="黑客偷你的密码干什么?"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806db0fa22988697773e89c6a13d711d.jpg" width="480" height="319" /></a></p> <p style="text-align:left;"> 漠不关心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但是还有一小掇人高度重视这次 LinkedIn 被攻击事件:安全专家。</p> <p> 上文几个恶搞问题最有可能的答案是:不、不、是的、是的。第一个问题,俄罗斯黑客又不傻,他们才不关心你到底有没有在用 LinkedIn。第二个问题,他们并没有紧接着攻击谷歌——谷歌太难攻了——而是攻击了人气很旺的约会网站一派和谐(eHarmony)。第三个问题, 窃取简历等个人信息几乎可以肯定是黑客计划的一部分,那可是潜在的金矿。第四个问题,伪装熟人发邮件是黑客请君入瓮的主要手段。这比自称是尼日利亚王子的 邮件可信多了。</p> <p> 目前还不清楚此次攻击所造成的影响。LinkedIn 和一派和谐现在还没有给个说法,也许是因为他们根本还没查出来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不过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专家越来越肯定,这起事件本身远比这两家公司所说的要复杂险恶。</p> <p> 警告:注册了 LinkedIn 或者一派和谐的用户要小心了。如果你在其他网站上用了同样的用户名,特别是像贝宝(Paypal)和脸谱这样的高危网站——就更要特别小心了。如果注册了这两个网站,就要马上去改密码。(别轻举妄动,先看完这篇文章再改!)</p> <p> 最初的攻击报道显示,约有 650 万 LinkedIn 用户密码被放到了网上,不过还没有电子邮箱地址可以追溯到具体账号。这看上去让人松了一口气,不过又引出了一大串疑问:黑客把大家的密码放出来给所有人 看,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这些密码一旦公之于众,谁还会继续用呢?如果没有遭到“破解泄漏”的用户密码就安全吗?</p> <p> 安全专家作了这样一个惊人的假设:黑客把这些密码公布出来,是为了让公众帮助他们破解其中一部分密码。如果用户密码不在公布之列,很有可能意味 着用户的账户已经不安全了。黑客有可能已经暗中掌握了密码。如果假设成立,黑客没有公布电子邮箱地址等个人信息也就合情合理了。黑客并非没有得到这些个人 信息,而是他们将其“雪藏”了,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到黑市上卖给犯罪黑客组织。</p> <p> 赛门铁克专家马里安·梅里特(Marian Merritt)称,有组织的黑客攻击大多是由犯罪团伙策划的,意在谋财。其次是“黑客活跃分子”组织所为,比如“匿名(Anonymous)”和 “LulzSec”。这些团伙的主要目标是恶心、揭露、阻遏以及恐吓他们的攻击目标,主要与黑客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大公司。攻击 LinkedIn 的手法跟 LulzSec 有相似之处,比如去年夏天索尼公司 100 万用户个人信息失窃。不过,没有任何黑客活跃分子声称对此事负责,而且这些数据最先公布在俄罗斯专注于密码破解论坛的事实表明,公开密码只是此番攻击的副 产品,而决不是主要目标。</p> <p> 这些网络骗子拿到密码想干什么呢?数据安全企业 Sophos 的高级安全顾问切斯特·维斯涅夫斯基(Chester Wisniewski)说,用途很多。对于全世界的黑客来说,大批量泄漏的密码正好可以拿来更新他们所谓的“彩虹表(rainbow table)”——巨大的数据库,可作为破解加密密码的数字钥匙,称之为“哈希(Hash)”。最安全的网站使用另一层密码加密,称之为“放盐 (salting)”,如此一来,同样是用了“123456”这串密码,两个用户的哈希是不一样的。可是 LinkedIn 没有这样做,结果就是同样的钥匙可以解锁一大批使用同一个密码串的用户,此法不仅可以用在 LinkedIn 上,还可以用在采取同一种哈希算法的网站上。(一派和谐的算法甚至更弱,同样没有“放盐”。)</p> <p> 如果黑客同时拥有用户的电子邮箱地址和密码——多数分析师怀疑他们会这么做——这些信息同样可以直接针对 LinkedIn 和一派和谐用户。网络骗子得手之后,首先要做的是运行软件,用同样的电子邮箱地址和密码组合来登录其他网站,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大家的财务或者社交账号。</p> <p> LinkedIn 账号上的个人信息也是某种网络攻击的理想目标,称之为“鱼叉式网络钓鱼(spear phishing)”。前国家安全局安全分析师马库斯·卡雷(Marcus Carey)说,钓鱼者的如意算盘是引诱他人下载流氓软件或者通过发送貌似正常的邮件让收件人泄露敏感信息。马库斯如今是网络安全企业快 7(Rapid7)的研究员。这些消息看上去是老板或者同事发来的,或者伪装成一封与用户业务相关的电子邮件,比如要求报价或者特定服务。由于这类邮件不 像是垃圾邮件,攻击目标往往会放松警惕。</p> <p> 因为鱼叉式网络钓鱼需要网络罪犯的照看和单独关注,所以仅会针对高价值目标——比如专家或者企业高管。这些人恰好又是 LinkedIn 的核心会员。</p> <p> 还有一种钓鱼几乎始终伴随着类似针对 LinkedIn 还有一派和谐的攻击,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最诡计多端的。网络上图谋不轨者知道,很多人会读到包括本文在内的文章,并且会随之修改密码。正确的办法是直接 登录 LinkedIn 或者一派和谐网站去修改。错误的做法是点击一封看似来自官方的邮件中的链接,然后被这个链接带到一个冒充的官方网站,并且照上面的提示重置密码。如果黑客 在此之前没有得到密码,那么只要用户老老实实的照着他们设下的圈套输入密码,他们就得逞了。别被骗了。密码被人偷走就够郁闷的了。把密码亲自送上门就更悲 摧了。</p> <div id="come_from"> 来自: <a id="link_source2" href="/misc/goto?guid=4958343652255927403" target="_blank">译言</a>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