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会倒吗?这不是我该关心的事情
今天因为大陆 36 氪的一篇「Evernote 会成为下一只倒下的独角兽么?」文章被台湾 INSIDE、数位时代等各大媒体平台转载,结果太多朋友 Tag 我,要我说说我的想法,那么与其在每个地方留言,不如就来简单写一篇心得吧!
比起关心工具,更重要的是思考我们的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说,第一个角度是身为一个「生产力方法研究者」来看,工具的起起落落,并不是我在意的重点,因为我们应该做的是找 到自己的一套方法,有了这个方法,无论换到任何工具,其实一样可以成为有效率的人,而既然一样可以完成目标,使用什么工具又有什么关系。顶多就是因为一个 工具的消失而觉得有些伤感而已。
其实,这个观念在去年的这篇文章我已经准备好答案:[云端工作] 事实上,我认为你不能依靠任何数字、网络工具。
工具,永远都可以被取代
第二个角度则是从一个「云端资料保存」的角度来看,之前 Google Reader 倒了,于是有 Feedly 和各式各样 RSS 阅读服务可以转移其资料。更早之前 Google Notebook 收起来了,于是 Evernote 也曾跳出来帮用户转移资料。不再更新的 Picasa 就自动转换到更智慧型的 Google 相簿。网络服务就是这样推陈出新,而后浪永远知道怎么把前浪也吸收进来,提供我们许多转移的功能,重点可能是我们能不能尽快习惯新服务而已。
改变,永远都值得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期待
第三个角度则是从「自我进步」的角度来看,我相信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工具都还不是最好的工具,所有的方法都还不是最好的方法,就像我这几年来讨论 数字工作也不断在更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一样,如果要进步,有时候就是要能割断与过去的联系,勇敢跳到下一个阶段。这样来看,期待一个更好的工具与方法出 现,对使用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每一个阶段我选择对我来说目前可以用的最好工具,使用我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好方法,然后永远期待有一个更好的改变出现,这 是不断追求自我进步的价值。
但是, Evernote 真的「只是」笔记吗?
第四个角度则让我们回到 36 氪的这篇文章中,其中有些观点我赞同,但有些观点则觉得有讨论空间。其中最有讨论空间的,就是这篇文章从硬件厂商的内建笔记功能、工具型软件的困境来讨论 Evernote 笔记功能的可取代性,但这可能没有看到的是:
真正需要 Evernote 的人,是将这个服务当成「个人知识库」与「第二大脑」,而非只是做做笔记的软件而已,如果从这个价值来看 Evernote ,目前可以取代的工具其实不多。
「第二大脑」这个价值我觉得是 Evernote 最重要的核心,只要 Evernote 能持续发挥这个价值,他就是一个对使用者来说最有意义的服务。而只要 Evernote 在这个核心价值上具有竞争力甚至无可取代性,他是不会那么容易倒的。36 氪那篇文章并没有真正看到 Evernote 的这项价值。
并且在这个网络资讯愈来愈庞杂、个人工作愈来愈繁琐、生活与工作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一个第二大脑的辅助,会是对每个人来说必备的方法,只是可能大多数朋友尚未发现而已。
所以,顶多就是这个第二大脑从 Evernote 换成某一个未来出现的更好的服务,但这个价值本身不会消失,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先从 Evernote 去练习与培养这个价值,我觉得也是深具意义的。
身为爱用者,我不担心 Evernote 会不会倒,只担心自己是否停止改变?
第五个角度则是我也赞同 36 氪这篇文章提到 Evernote 错过协同合作功能的时机,因为协同合作真的是这个不再需要待在办公室的时代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虽然现在 Evernote 利用 Work Chat 等功能急起直追,但确实都还有点阳春,如果有一天 Evernote 可以真正成为多人第二大脑之间的协同合作服务,成为灵感、资料与想法的激盪管道,那这真的有机会成为更庞大的思考平台。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会倒,除了我们自己的想法、方法与经验。除非有一天我们的身体真的倒下,要不然思考与经历永远都有进步的可能性,而要进步就不能害怕改变,不害怕改变,那麽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正是我们永远可以充满乐趣迎接新挑战最好的场所。
比起 Evernote 会不会倒,我更害怕的可能是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精益求精,或是这个世界不再有新工具出来挑战,旧工具不再思考改变,那可能才是使用者最值得担心的事情吧!
而对于电脑玩物的读者朋友们来说,你们更不用担心,因为就算改变的那一天真的来临,我相信我一定也已经在更早之前开始思考改变的方法,并且会持续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本文来自电脑玩物原创作者 esor huang(异尘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