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看余额宝:仅此而已
说实话,我写文章往往是率性而为,也经常跟人骂架,用词也经常不堪入目,当年关于余额宝三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的风波不小,余额宝突破 2500 亿之后,很多人乘势而来,都说我判断错了,我也没回应他们,其实,我自感不是狂妄的人,但是我还是想说一点,大家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 人在山脚,只看一里路,有人在山腰,可看十里风景,而我在山顶,看的是万里苍茫。一里路,十里路,万里路,自然是不同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是对的,因为大 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评价的时间点不到,多说也无意。
这里,或许很多人时候我猖狂,事实上,我真没自褒之意,因为,我从不觉得,看的太遥远的东西是什么好事情,说白了,看透了人生的话,我们都终将 死去,哪么活着又有啥意思呢?于是看到太远的人,往往不会关心当下,反而会失去很多机会,少了很多的参与感,大多看的太远的人,都不快乐,相比之下,我更 羡慕那些只看一里路的人,活在当下是应该有的人生观。这些年,我也在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越来越认识到,许多最终没有意义的人生,但并不意味着过程中没 有意义。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旅程罢了,要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才是我们旅行的意义,终点在何处,有何没有,都并不重要。
扯远点了,主要是想说,余额宝这个事情,我跟他们都不在一个点上,我记得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的主群里,有人问过我说,你觉得余额宝能做多大,我 说,做个几千亿还是有可能的,他说,那你还说你觉得单一余额宝的吸引力有限,规模做不了多大?我说,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有高达 3 万亿美金,曾经一度超过了当时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也超越了存款,与此相比,你觉得几千亿人民币,算很大么?而且,中国相比美国而言,有高达四十万亿的 活期存款,十多万亿的储蓄存款,从 2003 年开始,我国的货币基金在这个背景下,居然这么多年没有发展起来,本身也就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余额宝可以改变和推动这个行业前行吧。也算是好事情,其 实,我过去的文章里总的来说,还是认可余额宝的现实意义,只是,我不认同的更多的还是好像有了余额宝,银行就活不下去了的颠覆性论调罢了。更不认同,把余 额宝捧上天的看法。
在我看来,余额宝在当前本质就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担不起太大的赞誉,做到了几万亿的规模,他也只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乃至现在很多人都再 说余额宝让银行存款搬家,我还是认为跟余额宝毫无关系,只要处于非市场化利率结构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发展是必然 的趋势。
货币基金的诞生:
“在四十多年前的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即经济放缓的同时通货膨胀高企,通胀从 60 年代的 2.3% 扶摇直上至 70 年代的 7.1%。而按照规定,当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 5.5%,银行存款实际上在不断贬值。迫于压力,美国国会后来取消了对 10 万美元以上大额存款利率的限制,引发银行竞相提高大额存款利率。但小额存款利率仍然受限,处于实际上的负利率状态。
这时,“美国教师年金保险公司(TIAA-CREF)”的主管鲁斯·班特产生了一个天才的想法:他创立了一个名为“储备基金”的共同基金。 1972 年 10 月,该基金购买了 30 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 1000 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投资者才能获得的回报率,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诞生 了。 ”
余额宝通过提供了技术条件,加剧了套利的这个进程,其实相比美国,中国的这个进程,确切的说,还是来晚了。我国的货币基金起步之时,被寄予无限 厚望,结果十多年了,直到余额宝出现之前,其实还是一直籍籍无名(其实现在也不是那么有名,更多的人知道余额宝,不知道货币基金),很大程度其实是中国在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份额差异所决定的。确切说,银行卖货币基金,肯定能卖过余额宝,只是一直不想也不敢这么做而已,那意味着自我革命,是得不偿失的,过 去银行业一直压制货币基金,一方面是代销费用实在太低,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主动抬高了自身的成本。所以,利率的管制的存在加上银行业的一支独大,最 终让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打压货币基金。
而余额宝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让银行把一直遮遮掩掩的遮羞布给彻底的拉了下来,某个意义上讲,余额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央行 备付金管理办法之前,余额宝甚至比银行更有动机打压货币基金,因为他赚取的是客户无利息的沉淀资金和银行给予的协定利息之间的差价,也一样是躺着赚钱的路 径。但是在管理办法之后,却多了一条要求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10%,其中实缴货币资本是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暂存周转的客户资金越多,其需要另外准备的保证金也就越多。而且确切的说,支付的利息 的归属也一直悬而未决,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的将自有资金嫁接接入货币基金,把自己的利差行为转为了用户的投资行为,不但缓解了备付金的压力,也把利差收 入转为了代销费用,关键的是给客户创造了高于存款的稳健投资收益,还能极大的吸引客户流入。说实话,是极为漂亮的一个决策。
但是,无论怎么来看这个行为,依然无法改变的是,将支付宝用户嵌入货币基金,很大程度上,都只能认定是货币基金的销售行为,余额宝凸显的是销售 方式更先进,但是他无法解答的还是货币基金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而且,认为余额宝会以此打败商业银行的呼喊也是苍白无力的,最现实的就是美国的货币 基金,曾经超越了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依然无法改变日趋没落的现实。确切的说,主要是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同你管理了几 万亿的社保资金,你就可以打败一家银行了么?两者本质不同,不构成竞争,相反还是互为补充,更何况目前余额宝购买的都是银行的同业存款,也不是一个竞争关 系。非要对立他们有必要么?所以说,余额宝做到了一万亿,十万亿,也不会构成银行业的威胁,决定货币基金规模的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后 的美国,由于长期的低利率使得可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大量的货币基金都无法实现较好的盈利,如果有一天,套利空间上行,货币基金,一样会死灰复燃。
而中国短期趋向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过程当中,从美国来看,货币基金,本身就是扮演了利率市场化助推器的角色,他会进一步加剧这个进程,而进程 的加快,反过来也是自我颠覆的过程,所以我说货币基金最终的趋势是注定的。指望货币基金搞死银行,不靠谱,也不现实。而指望代销货币基金的余额宝来搞死银 行,更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后面会说到,余额宝的推行,倒逼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个倒是会搞死银行的。而且会死的很惨。
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余额宝的本质其实虽然是余额管理,但是他遵循的逻辑还是渠道的逻辑,渠道在余额宝上所显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是搭便车的模 式,怎么说呢?我自己理解在阿里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的服 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的行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的优化自身的服务,提 高淘宝的客户粘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解决前面提出过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带来的问题,是个顺势而为的行为。如果非要简单点理解,我就一直拿开网吧来 理解余额宝。
简单的说,就是你开了个很大很大的网吧,每天几千万人来上网,你看人那么多,这些人每天进出,去买个水啊,方面啊,不太方便,你就干脆,顺带着 在网吧卖方便面卖可乐。这个行为是立足于更好的服务客户角度出发,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对于客户增值作用的产品,从而促进良性循环,到最后,大家反倒更愿意来 你这里上网了,没事还能给你带点新客户。就是这么个模式,维护好存量,服务好存量,带来增量。
当然这种行为是需要几个基础的。
第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客户基础。一个没有流量的网吧,放再多的方便面也卖不出去,还占地方,没有基础客户谈搭便车是奢侈的行为。
第二则是提供的产品必须有正的相关性,不伤害客户基础。例如你卖方便面,卖水都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每隔几分钟就放个广播说,问大家有没有卖理财产品的需求。估计客户会烦死,不但卖不出去理财产品,人也走了大半。
所以,余额宝的本意就是如何给既有的客户体系提供增值产品的行为,让停留在其支付宝上的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个选择,如果选的好成本会很低, 近乎于零。选不好的话,成本可能本身不高,但是会造成客户损失。例如哪天如果给支付宝的客户挂钩了股票型基金,虽然最后佣金收的不多,但是大量客户出现亏 损,估计也就连带着支付宝给一起恨上了。
所谓渠道模式,前面也提出过了,必须是同质化而且供大于求的东西,渠道为王的优势才能体现,而市场上,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金融产品,确切的 说,也就是货币基金了,于是一拍即合,就勾搭上了。出来了余额宝。这个模式,仔细分析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余额宝是互联网技 术的胜利么?我觉得如果说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意味着只要是互联网公司,就应该都可以成功,但是现在可以成功的,除了微信理财通、余额宝,谁能成?所以,这 必然不是一个普通性的技术成功。
按照搭便车模式的理解,其实是因为余额宝和微信,都符合了搭便车模式的两个基础性要求,极大的客户群加提供了正相关的东西。他不是一种技术的成 功。很多互联网公司可以用更好的技术,百度、网易、东方财富网的技术都不差,但是他们却未能成功,为什么?因为基础客户群不够,也就是网吧开的不够大,他 们囤积了再多的方便面,也没人来。
所以,要打败余额宝首先必须要有比余额宝更大的客户群,现在看来,也只有银行了,而事实银行受制于利率管制,很难跟进,于是一场不对称的游戏就 这么开始了,这里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银行的对手是谁这个命题?不是互联网,而是利率管制,换句话说,你在怎么改变思维,你在怎么贴近用户,你在怎么努力 提升互联网技术,其实都是无效的,所以,现在很多金融机构说拥抱互联网,我感觉都是本末倒置的,你拥抱不了,你拥抱了,你就死了,因为你没能力成为一家互 联网公司,即使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你也没胜算。看到三体里面有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降维,什么意思呢。银行要成为互联网公司,那属于降维攻击,降维攻 击,其实毫无胜算的,举例就是人比虫子高级,但是一旦拉倒一个层面上的时候,你打不过虫子,虫子能靠吃垃圾和泥土生存,你可以么?你必然是不行的。所以我 听到金融机构说要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鄙视的,先想明白自己是人还是虫子,在想明白你要什么。见风就是雨很可怕。最终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 己的业务做不好,别人的学不会。
在谈谈余额宝是好是坏的问题。余额宝对社会,到底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余额宝最大的正面意义,其实跟美国的货币基金是一样的,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 自我革命,从而变相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这个对银行而言,很可能是个噩梦的开始,因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市场,银行业会极度的惨烈,对社会而言是 有极大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带有极大的负面性,没办法,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不可能存在只有好没有坏的东西。优点就是缺点,缺点就是优点,利率市场化也 一样,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另外,从短期来看,毕竟它还是现实抬高了银行的成本,而银行也会通过各种手段 转嫁成本,从而抬高整个社会的成本,但是这个不是余额宝的责任,从单一社会主体而言,他是没有义务为社会负责的。所以马云的自我定义搅局者是非常对而贴切 的,这个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意义和价值的。
顺带谈谈百发等其他产品,百发等其他产品,这些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批量复制,不具备现实意义。对于百发而言,只是百度跟华夏基金一起合作开 发了一款基金产品,这个产品高达8% 的收益,并且又是中投保担保的,基本就可以确定其规模不会大。也就是上万亿理财产品里很小很小的产品,估计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几亿。因为他的背后必然是利益 补贴行为。而且我可以确切的说,无论从哪个市场来看,无风险的保证8% 的收益,都是不可维系的,任何一个理论都支持不了这个收益率,所以,这种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个营销噱头。
百度敢这么做,估计也就是买个货币基金然后贴个4% 左右的收益,权当广告行为了。假设是 10 亿规模,那也就贴个四千万而已。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四千万,引起个眼球效应还能跑马圈地免费拉进一批客户流量,仍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是,这样的行为 和互联网金融又有什么关系呢?除了是互联网企业掏了点钱,请华夏基金设计的金融产品外,跟互联网金融丝毫关系也没有。他的认购协议、流程跟传统的认购,一 点差异也没有,就是把线下行为网络化而已。再进一步说,这个收益率,百发压根用不着互联网这个渠道,哪怕要求是屌丝上银行柜台买或者跑百度总部大楼去买, 估计也是一样卖完的,为什么呢?因为供不应求的稀缺性产品,永远不需要渠道。互联网在这里渠道的意义是失去效应的。渠道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你卖不出去,我 能卖出去。这样形成了你对我的依赖。如果你也能卖我也能卖那叫啥渠道?货币基金这个东西,淘宝能卖并且卖的比人好,勉强算上货币基金的渠道吧。但是这个渠 道的自我限制太大,仅适应于同质化的极低风险产品。而百发在这里则压根连渠道的表现都没有,无非是个认购系统而已。
如果非要用搭便车模式来区分两者的话,我感觉百发等产品跟余额宝的区别在于,余额宝是开了很多的网吧,在里面卖方便面,卖水,而百发等产品,其 实是网吧人数不多,没什么人来,只好打出了招牌说,免费提供方便面和水,忽悠人来上网的方式。这个其实就是互联网里面有段时间所谓的得账户者得天下的区 别,阿里有极大的客户群,因此是有账户体系,而且还不少,而百度看上去过客匆匆,人流极大,但是却都是从网吧门口经过,从不进来,所以缺乏账户体系,使得 他搭不上便车。百度期望通过百发等产品,能建立起账户体系,所以他那点补贴的钱,都是拉客的钱。当皮条费了。
至于怎么看得屌丝者得天下?如今媒体常说得屌丝得天下,我其实一直都觉得都是扯淡的事情。屌丝其实是忠诚度最差的客户。想想开心网,怎么说也几 亿屌丝用户,现在呢?一世英雄,而今安在哉?屌丝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持续给予刺激,立马就走,再好的客户体验都是浮云。最好的客户体验以前是免费,现在 是送钱,送钱给你再垃圾的体验都变成好体验,只是问题是这种体验是否能持续?如果不能持续,那就玩完。百发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核心的问题,他花了这么多钱搞 互联网金融,也就是玩一票金融游戏而已,其实阿里面临的问题也一样,阿里的账户体系建设起来的核心在于淘宝提供了持续的便捷性的购物,具备极大的粘性,使 得屌丝愿意继续停留,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更好方式来进行更好的购物可以进行替代,立马也会失效。显然现在他碰到一个叫微信的对手,移动端布局落后必然是阿 里致命的缺陷,这个我在两年前的预测,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其实,移动互联网比互联网更可怕的事情,在于,移动互联网造就出来的屌丝,比互联网的屌丝更没 节操,更没底线,更加的喜新厌旧和骄奢淫逸,整个互联网的江湖因为移动化以后,会显得更加的分化,自我意识更浓厚,不可测性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