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脚七:超级码农养成记
2013 年 5 月,负责阿里技术团队校园招聘的员工筱瑞突然接到消息:自己所在的团队将迎来一位新的总监,阿里的秋季校招也将交由他全盘统筹。不久以后,在人力资源组织的视频连线上,筱瑞惊讶地看到,画面上出现了文德的脸。
这是筱瑞第二次见到花名为鬼脚七的文德,两年前的阿里校园招聘宣讲会成都站上,负责拍摄视频的筱瑞第一次听说了作为宣讲官的鬼脚七的名字,宣讲 会之前,她还被同事多次提醒:记得录下鬼老师的全程演讲,好“用来作为阿里内部宣讲官培训的素材”。这令筱瑞对接下来的那场宣讲充满了好奇。
“宣讲会现场,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风衣,戴着一副大墨镜。”筱瑞这样对《天下网商·经理人》记者描绘当日的情景,“他的开场白笑倒一片:我的名字叫鬼脚七,请大家不要称呼我脚七,因为这样叫很别扭。”
当天的宣讲会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起初预计只有三四百人的会场实际上涌入了五六百人,长达两个小时的宣讲自始至终没有人离开。而文德也是十几位宣 讲官中唯一不按照内部 PPT 套路演讲的宣讲官。“现场基本靠自己发挥,可见他对内容掌握得游刃有余。”筱瑞这样总结道,随即她又补充一句:“他颠覆了我对传统码农的印象。”
假如“口才好”是很多人对文德的第一印象,那么今年 5 月,文德就任技术发展部总监的出场,则令更多人感受到他做事的与众不同:在大多数人强调结果重要性的时候,文德只是一本正经地交代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却又 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条:我们要做的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如果下属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还是没能达成目标,那只能说明是管理者的目标制定有问题。”2013 年 9 月的一天下午,文德坐在杭州创业大厦 8 楼的休闲吧里,为记者解释他当日提出这一说法背后的原因。
眼下这个以电影《黄飞鸿》中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为自己命名的阿里总监已经无法说清,自己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放弃曾经关于功利性的执念,转而追求更为淡然的处世态度。
但倘若追溯他的人生旅程,你会发现在这位颇为剽悍的湖南青年身上,很多事情都透露出一种双重性:身在一家讲究技术和快速发展的电商公司,他的内心却倾向于老子式的天命和顺其自然;既曾因是一名贫穷的农家少年而心怀强烈自卑,又因最终证明自己而高度自信和骄傲。
这种双重性也强烈地体现在他如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白天,他是阿里巴巴技术发展部的一名 team leader,显得冷静而理性;晚上,他却以亲切、幽默而高调的自媒体人形象出现,成为粉丝心目中的知心大哥。
他喜欢引用孔子关于三十而立的说法来为人生划定方向,而确实,以三十岁为界,他的人生和价值观被划为两个阶段。
少年文德的青涩漂流
他说,起初,自己是个目标明确、对于结果有强烈追求的人,这些发生在他的青涩年代。此时,尚未有鬼脚七之名,他只是一名由湖南农村考入县城高中的少年。
1992 年,当少年文德第一次步入城市,在面对高楼大厦的一刹那,他内心发出一声惊讶的感叹:原来城里可以这么漂亮,有很高的建筑和漂亮的楼房。
在此之前,因为家境贫寒,功课很好的文德很少有钱添置文具,在来来往往、人声鼎沸的食堂里,更多的同学看到的是他和哥哥挤在角落里共同分食一份 从家中带来的咸菜的情景。这种窘迫的状况将要维持很久,甚至伴随他走进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为早饭究竟是喝一毛二还是一毛五的粥,他常常要在内心挣扎很 久。
2000 年,为生计着想,获得保研资格的文德开始琢磨学习一门新的技术,那就是已经热门起来的计算机和编程技术。自学之余,他还在一家叫做海量科技的互联网公司做 兼职。其时,海量科技仍处于初创阶段,公司以网站流量统计和站内检索作为主营业务切入市场。文德几乎以创始员工的身份进入公司,开始研究新兴的搜索引擎技 术。
创业公司没有成熟的架构和管理方式,但却给好学者提供了空前的锻炼机会,在海量科技,搜索引擎的各个方面,包括中文处理、中文分词、自然语言分类处理、压缩和模块解析等各个领域,都依靠文德个人的领悟能力去探索,这为他此后在搜索领域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
如果说搜索引擎是门技术活,那么中文分词无疑是其中相当考验人专业性的一个领域。以人名的识别为例,不同的姓名叠加,会产生迥异的搜索结果。鬼 脚七笑着回忆:“尤其是外国人名,内塔尼亚胡是个人名,而内塔尼亚也是,倘若用户搜索‘内塔尼亚胡说’,机器究竟该如何分词才不闹笑话,这其中需要一些特 殊的处理方法。我当年花了相当多时间在分词的研究上面。”
那几乎是搜索技术野蛮生长的时代。其时,百度刚成立一年,甚至尚未在业内站稳脚跟,而时下新兴的图像搜索和语音搜索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名词,即 便在整个互联网界,此后风行一时的流量为王的盈利模式也尚未确立,产品寻求商业化的唯一途径仍然是依托出卖产品和服务。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 2003 年,整个行业的颓势尽显,海量科技也开始面临严峻形势:文德忽然发现,连续几个月,他领不到工资了。
起初,不愿服输的他将其怪罪为公司销售团队的不专业,还自告奋勇向老板提出转做销售。“试过之后我发现,我也卖不出产品。”他自嘲地笑笑,“流量统计这一块别的公司都是免费的,但因为海量还做搜索,涉及的成本太高,我们要收取 800 元的年费。”
2004 年“五一”,半年没领工资的文德终于提交了辞呈,只身前往北京。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找到下一份工作再走,是因为对这家尚未毕业就进入实习的公司仍怀着一份深厚感情,但他也并不讳言,此时的他,已经开始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怀抱强烈自信。
他将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简历投给了雅虎,负责面试他的是周鸿祎和另外两位技术人员。在白板上轻车熟路地画出了搜索引擎的市场分析之后,他向周鸿祎提了两项要求:10000 元的工资和进入搜索团队。几个小时后,HR 的电话就来了,要求他第二天去上班。
心慈刀快,管理者文德的蜕变
进入雅虎后,文德开始尝试带团队,起初只有两三个人。但他火爆的脾气和做事完美主义的倾向很快被证明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他的专业知识早已远胜下属,这令他容易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不满意,他的做法是批评完下属后将活揽过来自己完成,但频繁的批评和打击令他的团队流失率异常高,面临分崩离析,而他本人也身心俱疲。
转机出现于 2006 年。彼时,雅虎已经被阿里巴巴收购,为了稳定军心,马云带队对公司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整整三天时间,阿里的高管们轮番上阵,给雅虎的主管级员工讲授管理之 道。也正是在那次培训上,文德第一次接触到了“心要慈,刀要快”的理念,以往一直偏向于钻研业务的他生平第一次开始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究竟应该如何向 团队要结果,而不是所有问题自己一人扛。
“首先,管理者要学会接受团队的不完美;其次,要充分信任下属并放权给他,你越强大就越要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成为下属的仆人。”今天的他已 经能够系统性地进行这样的总结,他也明白了阿里所倡导的多为他人思考的价值观:“因为在一家公司里,下属即使对你再不满,他仍然是弱势群体,受到压迫和束 缚,会放不开。”
明白了这两点的文德开始尝试改变,他不再将自己放在一个权威者的位置,转而开始从说话技巧、待人接物各个方面上将自己放低,以商量和激励的口吻去要求下属,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他坦言,作为一名管理者,自己在很多具体业务方面不接地气,常常不如自己的员工。例如最近由阿里主办的一次多达三四千人参加的技术嘉年华会议, 当负责会场布置的同事将方案报告给他审批,太过细化的布线和器材费用都让他颇为伤脑筋。他采取的做法是,抽取其中两项进行检查,发现出入不大后,直接告诉 提案者自己把握。“做管理者必须要真实,我不怕告诉他自己看不懂,在阿里这样的公司人人都很聪明,没有必要不懂装懂或欺骗下属。我要做的只是授权罢了。” 他说。
大量阅读、充分反思,令文德的团队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日后,他的团队甚至成为公司批量培训应届毕业生的流水线。
这中间的诀窍是这样的:他曾负责撰写一份新兵训练营方案,其中系统地介绍了搜索的市场状况、技术难点等,还附带大量技术训练的题目,细化到具体的系统文档怎么写、竞争对手如何分析。
此后每当有新人进入团队,他便要求其将方案完整阅读一遍,随后在两周内给出一次演讲。这种知识管理方法被证明非常有效,很快,在他团队中的新人,能迅速在没有导师大量辅导的情况下入门,并成为公司骨干。
人数最多的时候,文德带过 200 多人的团队,他给手下的十几个中层定下原则,要求他们做到每月跟员工深度沟通一次,哪些事情做好了,哪些做得不够,作为老板,又能够为员工们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内心禅修,从火爆到日渐柔和
“这样会死人吗?不会的话着急什么?”现在,每当同事和朋友在工作中有烦心事来找文德抱怨的时候,他的反问往往是这样的。
2008 年,文德从雅虎调往阿里巴巴,先负责阿里妈妈的业务,后转入搜索团队。从北京来到杭州,他开始接触禅宗和老子,时常约一些朋友前往寺院禅修。而这种观念被他带入管理中,令他湖南人的火爆心性变得日渐柔和。
“我比较容易发火,批评下属也会很严厉,但我现在逐渐变得能够放下了。”他笑着解释,“放下也是一种能力,不是天生的。”
这项能力的修炼来自于他曾经读过的一本叫做《内观》的书,在书中,作者指导大家如对待外界事物一样省视自己的内心。“你想想自己每次发脾气会影 响自己多久,半天还是一星期,当我开始这样观察自己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尤其是,我会回想起自己还扯着嗓子用脏话骂了对方,这样想 想,脾气就慢慢消失了。”
他还是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的信奉者,热衷于向人们“布道”关于奥修的故事。
其中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只热爱科学的小鸡,凡事喜欢总结规律。有一天它看到一个人向它走来,冲它丢下几颗玉米,第二天,这个人又来了, 仍然丢下几颗玉米就走。如此往复多日后,科学家小鸡不再害怕人类,它归纳出一个道理:人类的出现就是为了给小鸡丢玉米。于是,它躺在路中间等着人的到来, 而这最后一次,它被抓住脖子,一刀杀掉了。
“或许这只小鸡证明了它的规律 99 次的准确性,但是第 100 次呢?”鬼脚七反问。他顿了顿又补充:“跟宗教和哲学相比,我觉得科学不过是大山里的一片叶子,甚至只是叶子上的一个脉络而已,它无法解释所有事物。”
这种神秘主义的倾向渐渐被他融入到管理中,其表征就是,一贯严肃的他开始日渐接受团队的不完美,并更倾向于注重因而淡然果。
做自己,自媒体人鬼脚七的养成
十几天前,一篇名为《阿里高薪抢菜鸟》的文章在各大科技媒体被大肆转载,其“始作俑者”正是文德。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微信公众账号的作者,文德在自媒体界的花名“鬼脚七”显然更为深入人心,目前,他的微信公众账号已有 4 万粉丝,而新浪微博粉丝更是高达 31 万。这一广泛的影响力令正在筹备阶段的校招项目获得了不少优势。
“他在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上一发,我们校园招聘启事的传播力立马上升了不少。”筱瑞告诉《天下网商·经理人》记者。
自媒体人鬼脚七倡导用互联网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做自媒体。提到公众账号中偶尔涉及的关于淘宝的软文,他并不避讳,“我身在淘宝,当然要给阿里写软文啊,但关键是我会在文章中注明这是软文。”他期盼这一作法能为时下浮躁的媒体环境带来改善。
跟工作中严肃得几乎难得一笑,也极少表扬下属的那个文德不同,自媒体人鬼脚七的形象更为率性。
在文字中,他嬉笑怒骂,充满自嘲精神地告诉读者,当年高考,150 分的语文试卷只得了 95 分。
同样,他也会在文章中充满善意地分享当年的回忆,其时,马云坐在雅虎办公室里,跟众工程师聊起即将上线的新项目时满脸放光。
他坚持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去写作一篇文章,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到深夜子时,第二天早晨六点起床赶往阿里巴巴上班。但长期的写作显然锻炼了他的思维,也磨砺了写作速度,“现在每小时写 1000 字没问题”,他颇为自豪地说。
笔耕不辍,让他在微信上的文章轻松累计达到了 300 多篇,他给每篇文章都进行了编号,方便检索,这符合他十多年来日积月累养成的用产品思维做事情的习惯。起初,他并不热衷于将这些文字出版成纸质的书籍。
但随后的一件事情令他改变了这个想法。今年 4 月,他因轮岗而需要离开搜索部门时,同事们将他的文章印刷装订成册,让他感慨颇多。于是便有了如今上市不久的《做自己》,一本鬼脚七自媒体的原创文集。
在前言中他如是写道:当我们习惯了在社会上戴着面具的时候,真实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伪装,无法做到真实的自己。在自媒体中,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这句话大概可以概括其自媒体风格形成的因与果。
而今,丢弃那个羞于表达情感的青涩年代的他,已经变得异常自信,更不会吝于自我的夸赞。只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偶尔,他也会在夜深人静微微想起当年那个因为家贫而始终徘徊于自卑中的男孩。
那一年,甫进大一的他曾和一帮同学约好初次踏进舞厅,因为囊中羞涩,他向同学借来 20 元钱,却始终没有能力归还,于是他装作忘记了,不再向同学提起。但这份自卑之情却如烙印般深深困扰了他此后的 14 年人生。直到在毕业十年的同学会上,早已忘记当年往事的同学们才惊讶地听他缓缓道出当年往事。
他为过去的故事加了一句批注:“当你很穷的时候,你最担心的是被别人看不起,只有当你走出来,才能做到正视自己。”
(原载于《天下网商·经理人》十月刊,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于i天下网商并附上链接)
文/ 陆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