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B是这样炼成的!HGST SMR HelioSeal硬盘即将上市
原文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77151.htm
在波士顿召开的面向Linux和开源存储开发者的“Linux Foundation Vault Tradeshow”上,成百上千的与会者们有幸见到了即将上市的HGST 10TB硬盘的真容。尽管外观看起来有些普通,但它却能够在单个驱动器位上提供高达10TB的数据存储量。对于数据中心乃至普通消费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巨 大的飞跃。
该驱动器的全名为“ 10TB SMR HelioSeal HDD ”,自2014年9月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它的存在。而在本次贸易展上,一位与HGST走得比较近的消息人士透露,该硬盘将于今年2季度开始出货。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能让Linux用上这块硬盘,你还得为系统增加一个 全新的“设备操作库” (device manipulation library),即 libzbc 。
在挂载了libzbc之后,Linux就能够基于 分区块命令 (ZBC)和“ 区设备ATA指令集 ”(ZAC)的HDD了——比如HGST的这块10TB SMR HelioSeal HDD。
ZBC标准 详细描述了如何处理在设备特定位置的写入操作,同时允许随机读取已写入的数据。 Linux内核从3.17版本开始 引入了对ZBC设备的支持。
然后在Linux 3.19的开发树中,该内核又加入了对ZAC模式的支持。如此一来,Linux系统终于实现了对ZBC的完整支持(虽然相关设备还‘在路上’)。
HGST在这块硬盘上启用了两项全新的技术,分别是 HelioSeal 和Host-Managed SMR (叠瓦式磁记录技术)。
前者(HeliosSeal)指该磁盘采用氦气封装,以便减少读写时的磁头摩擦、而HGST也能够在里面装载更多的盘片。
后者(SMR)则允许后写入的数据与之前写入的数据“部分重叠”。在旧式磁盘中,厂家为了确保相邻数据不会被破坏,必须将它们隔开一段距离。
在采用了SMR技术的磁盘中,这一间隔被彻底打破,因此可以在相同的碟片面积下实现多出25%到100%的数据存储量。最终,SMR技术有望让数据密度达到 每平方英寸3万亿比特 。
这是因为磁头在写入时可以比读取时“下得更宽”(lay down a wider track),而读取时的“段位”(bands)则可以更窄(on the narrow tracks within the broader "bands")。
在HGST的这块10TB SMR HelioSeal HDD上,厂家共用到了256MB的“段长”(bands)。这意味着,当数据被更新的时候,所有256MB的“段位”都必须经历“ 读取、修改、再重写 ”的过程。
如果这些“段位”有闲置的空间,那么数据就可以被加进去。如果没有,则会放在另一个“段位”。当然,由于具体的实现过程实在太复杂,这也导致了HGST迟迟未能推出该硬盘。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想要深入了解并摸透它还需要些时间。但不管怎样,这块逆天的硬盘很快就要投入实际使用了(价格暂时还不得而知)。
HGST代表称:如果算上低功耗与散热方面的开支的话,该驱动器的 “整体购置成本”还是“相当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