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line是真是假?line对阿里价值几何?
网上疯传阿里将联合软银入股日本最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 line。这一消息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 WhatsApp 和 Viber 均名花有主的上周过后,很显然,即时通讯市场的期望值再一次被大大推高了。从目前的传言来看,阿里入股 line 这事,既有说不通的地方,也有其内在合理性。
传闻味道浓
大约 24 小时之前,网上开始流传的阿里入股 line 的传闻,据传是来自彭博社。我查询了彭博社的网站和 推ter,以及 推ter 和 非死book 公开时间线,不仅没有发现彭博社有单页文章或快讯说出此事,而且英文消息中仅有的信息来源,最终也指向了传播此消息的中国网站。这个消息显示出非常强烈的 “出口转内销”的气息。
港台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也没有提供更进一步的消息来源,均是引述大陆媒体报道。而国内最早跟进此事的 21 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和理财周报的报道,均称阿里回复是“不对市场传言作出评论”。大智慧通讯社的消息则进一步引用“消息人士”说法,认为阿里将把 line 整合入来往。
line 整合入来往,可能吗?
来往和易信分别是阿里和网易推出的阻击微信的尝试,但其效果均不理想。易信主打免费短信和语音通话,上线后初期用户增量显著,但随后随着用户活 跃度下降和促销力度减弱,增势立即疲软。来往则标榜淘女郎入住吸引眼球,并在全公司上下硬性规定邀请开通来往的指标。微信公众账号“小道消息”作者,前阿 里员工冯大辉也曾数次就此事调侃自己的老东家。
目前,易信在 1 月宣称用户数 5190 万,来往最后一次公布用户数是在 11 月 22 日宣布突破 1000 万。这么弱的一个体量,要整合 line,实在是不知从何讲起。难道实际上是让 line 吞并来往,再把 line 的中文名从”连我“改成”来往“吗?果真如此,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不协调……
阿里:若传闻为真,那它已经急眼了
不管以什么形式进入,如果阿里确实有进入 line 的实际行动,并意图最终控制 line,这意味着阿里在自己并不擅长的社交领域已经心急如焚。
阿里巴巴对社交的早期尝试还算成功,阿里旺旺在 QQ 之外生长,成为中国国内第二大 im 软件。但除去电商生态链之外的纯社交,阿里则根本没有得到锻炼机会。2011 年底阿里推出”来往“,结果很快就雪藏了,直到 2013 年借同一个名字,以新的形式出现。阿里对新浪微博的入股也成为 2013 年标志性的 IT 业界大事。
然而,除了上面说的新“来往”业绩不佳,新浪微博也在不可避免的经历活跃度下降,而阿里试图将电商元素引入微博加速了微博的下滑。电商以导购,广告等硬推销形式植入,导致用户反感,也并没有解决用户粘性背后的根本问题,没有防住微信“微生活”和微信支付的兴起。
就像腾讯不得不收购易迅显示出其缺乏电商基因,阿里的上述失败则可以佐证其缺少的是社交基因,两家公司在这一层面上比较,其实还是蛮互补的。那 么,就像腾讯抛弃半死不活的高朋,直接进驻大众点评一样,阿里收入已经成熟的 line 代替来往成为社交发展的中心也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line:本身不恨嫁,却被逼婚
作为一款独立的移动消息应用,line 活得好好的。据 Line 财报显示,2013 年营收达 3.35 亿美元,游戏收入占 60%、付费聊天表情收入占 20%、官方营销账户和品牌赞助表情收入占 20%。但基于其鲜明的产品文化和清晰的商业路线快速成长,投资机构对其估值已高达 149 亿美元。
然而,自从上周连续两款同类应用最终通过被收购而成功退出,其他同类应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中,被探讨它们会以怎样的方式退出。Snapchat 拒绝 非死book 收购的行动,在当时看来是 非死book 感觉吃亏而且受到了威胁,但在 WhatsApp 被招安后,人们开始认为 Snapchat 是不识抬举,白白浪费了好机会。
类似的疑问,人们将持续的问及 line,即使它的状况,并不像被收购时正不断扩大亏损的 Viber 那么窘迫。
合理性:彼此正是对方的“海外市场”
包括如日中天的微信在内,海外扩张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团。微信的海外扩张之路并不顺利,在大力推广下,始终无法撼动当地顶尖消息应用的榜首地位。
直接收购一个在中国以外市场最成功的玩家,理论上说,阿里将直接达成“海外扩张”的目标。将 line 已有的公众号与海外的淘宝与阿里巴巴相结合,是“看上去很美”的想法。
line 也要面临海外扩张的压力。尽管在日本市场已经称霸,但日本市场已经提前饱和,本身是韩国公司的 line 决定优先回到韩国市场,借助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故乡宣传。LINE 公布在 2 月 23 日全球单日下载量大增 10 倍,当日在香港的下载量更较平日急增 30%。不过 LINE 未披露确实数字,以及「大增 10 倍」是与何时比较。
而且,不能总是依靠偶像剧来推广。为此,line 在中国先后找了 360 和豌豆荚负责不同方面的运营,推出中文名“连我”,以及中文公众账号和专属表情贴纸。但中国的这两个合作伙伴都并非把 line 放在优先级较高的位置上,导致 line 在中国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淘宝具备优先发展社交的诚意,是 line 接下来谈合作的一个合理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