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与效率:华为研发投入764亿元真的高吗?

jopen 8年前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规模与效率:华为研发投入764亿元真的高吗?"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8ab70d71e95208e19a314f0e71a81c36.jpg" /></p>    <p>日前,华为正式发布 2016 年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 34%,达到 5216 亿元(751 亿美元),净利润 371 亿元人民币(约合 54 亿美元),同比微增 0.4%,研发投入高达 764 亿元(110 亿美元)。</p>    <p>但由于利润率自 2013 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和屡创新高的研发投入还是引发了业内的争议,甚至有观点认为,华为过高的研发投入拖累了华为的利润。事实真的如此吗?华为的研发投入真的过高吗?</p>    <p>由于去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首次破百亿美元,所以我们不妨先看看去年主要科技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的研发、营收和研发占营收百分比的情况。</p>    <blockquote>     <p>其中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美元,按研发投入计算的企业排名是三星 140 亿美元、英特尔 121 亿美元、谷歌 120 亿美元、微软 119 亿美元、华为 110 亿美元、苹果 100 亿美元;</p>     <p>按营收计算的企业排名是苹果 2170 亿美元、三星 1810 亿美元、谷歌 883 亿美元、微软 853 亿美元、华为 751 亿美元、英特尔 594 亿美元;</p>     <p>按研发投入占营收百分比计算的企业排名是英特尔 20.37%、华为 14.65%、微软 13.95%、谷歌 13.59%、三星 7.73%、苹果 4.6%。</p>    </blockquote>    <p>在上述 6 家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中,华为的研发投入排在第 5 位、营收排在第 5 位、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排在第 2 位。</p>    <p>由此看,华为在百亿美元研发投入的企业中,以绝对值衡量,其投入实际上并不高,而且在研发促进企业规模(以营收衡量)的增长上与其他科技企业相差无几。</p>    <p><strong>例如以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衡量,除了苹果这个个例外,基本上是研发投入越高,营收越高,排名越靠前。</strong></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规模与效率:华为研发投入764亿元真的高吗?"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656516d942d7ef72cc57e34eedd1c4de.jpg" /></p>    <p>但当我们将上述企业的利润来和研发投入作对比的话,问题就来了。按利润排名上述企业分别是苹果 600 亿美元、三星 250 亿美元、微软 201.8 亿美元、谷歌 194.8 亿美元、英特尔 103 亿美元、华为 54 亿美元。</p>    <p>我们这里以研发投入的最大和最低为例,看看华为研发对于促进利润方面的表现,即华为与研发投入最大的三星相比,其以三星 78.5% 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仅为三星 21.6% 的利润;以投入最低的英特尔 1.1 倍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其 52.4% 的利润。</p>    <p>如果说上述在促进企业规模(营收)的增长上,华为的研发投入并不高的话,那么在促进企业效率(利润)的增长上,<strong>华为的研发投入确实又过高了,或者说华为在研发投入的效率上,与上述科技企业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strong></p>    <p>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的统计仅是一个参考因素,因为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厂商因为技术纬度、市场竞争纬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企业运营中诸多与成本相关的因素,其获取利润的难度各异,并非只是受研发投入这个纬度的影响。尽管如此,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还是值得认真复盘,尤其借鉴别人在研发投入的经验不无益处。</p>    <p>从上述 6 家研发投入过百亿美元的企业中,<strong>我们发现苹果和三星是科技企业中,以营收、利润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strong>所以看看这两家企业,尤其是苹果的创新模式对于华为提升研发投入的效率(促进利润增长)更具参考价值。</p>    <p>说到苹果,其实 2016 年,苹果的研发费用也已经高达 100 亿美元,远远高于 2015 年的 81 亿美元以及 2014 年的 60 亿美元。</p>    <p>按照销售收入占比来算,苹果去年花费了5% 的收入用于研发,高于过去3% 的比重。日前,苹果首席财务官马斯特里披露了增加的一些原因,其中包括增加对芯片和传感器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马斯特里提到,几年前,苹果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更多由供应商来完成,<strong>但是苹果在基础技术领域开始亲自做更多的基础研究,主要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最新的消息称,苹果已经在研发自己的 GPU(图形处理芯片)</strong>。</p>    <p>提及芯片,早在 iPhone4 时,苹果就已经开始使用自主芯片(应用处理器),并从 iPhone5 开始进一步将架构替换为自主的 Swift,这种采用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尽管苹果 iPhone 的芯片主频落后(其实是实现了省电)只是同期其他 Android 阵营旗舰的几乎一半,但是性能不输,甚至超越,直至今日的大幅领先对手,而这已经成为 iPhone 的一个差异化亮点。</p>    <p>再看三星,其研发投入居 6 大厂商之首,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屏幕的研发投入上。以屏幕为例,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三星在 OLED 屏幕上的领先地位已经显现出优势,大量来自中国手机企业的订单使其前期巨大投入能够迅速回收成本,而且今年已经收到来自苹果的天量订单,和三星相比,中国 OLED 屏幕制造商主要需要跨越两个技术障碍:</p>    <p><strong>提高屏幕分辨率以及使用塑料基板技术。</strong></p>    <p>在这两个领域,三星大幅领先于中国企业。在中国厂商中,上海和辉光电今年的技术将达到三星屏幕 2014 年的水平。和辉光电大约落后三年,其他中国厂商大约落后四到五年。另外三星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10nm)也获得了高通骁龙 835 的订单。</p>    <p>不知业内看了上述苹果和三星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作何感想?</p>    <p>我们看到的是它们的研发投入不仅是产品,而且是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或者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基础性产品,并可以借此形成自己在产业中独特的竞争力。</p>    <p>以此衡量,华为的研发投入尽管多数也是聚焦于产品层面,但支撑产品层面背后的技术在产业中是否具备独特和不可替代性,尤其能否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仍有待精细化,也就是说要在大研发的基础上,找对产业中关键的技术点,且需要在关键技术点上尽可能地领先对手。</p>    <p>除了上述苹果和三星在研发投入的“准点”外,苹果提升创新效率的另外一个办法是驱动其产业链的相关供应商去研发最新的技术。</p>    <p>众所周知,苹果每年都会花费数百亿美元采购与 iPhone 相关的芯片、屏幕、相机闪光灯等部件,这个采购的金额自然会驱动着相应供应商去创新来满足苹果届时的需求。</p>    <p>例如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和三星目前都在投入研发更小的芯片制程技术(例如台积电的 7 纳米和三星的 10 纳米),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下代,甚至下下代 iPhone 所需芯片的要求,而谁都清楚这些创新最终都会间接为苹果所用,转换成实在的营收和利润。</p>    <p>我们注意到,在去年研发投入排名前 5 名的台湾科技公司中,有 4 家公司隶属于美国苹果产业链,其中包括台积电、富士康、和硕科技和台达电子。</p>    <p>其中台积电是苹果应用处理器的主力代工厂,而为了保有苹果供应商的位置,台积电去年在研发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 22 亿美元,同比前年 10.67 亿美元的研发支出大幅上涨。</p>    <p>三星今年为了满足新款 iPhone 对于屏幕的需求,拟投 90 亿美元扩大 OLED 产能,而更早之前已经破产的蓝宝石公司,由于苹果的巨大采购量迫使这家公司拼命去研发最新的技术,按照苹果的要求试图大规模投产,但是最终失败导致公司破产,而苹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承担相应的创新风险或者说让合作伙伴分担了创新的风险,进而间接提升了自己的研发创新效率。</p>    <p>当然,华为目前尚不具苹果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但这种借力创新,甚至是转移创新成本的方式,华为确实值得认真考虑,不必什么创新都要事必躬亲,甚至陷入“惟我”创新论的误区。</p>    <p><strong>最后,我们发现,无论是标志苹果创新的 iPhone 还是 iPad,当时在所属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业中,苹果都是后来者。</strong></p>    <p>例如在智能手机产业中,早在 2007 年苹果发布 iPhone 之前,诺基亚和黑莓都曾推出过这种产品,而谷歌早在 2003 年便推出了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开源版本,微软也是在 iPhone 问世前几年推出了 Windows Mobile 移动操作系统。</p>    <p>而在平板电脑产业中,早 iPad 问世十年多以前,就有许多公司发布了各式各样的平板电脑,最典型的就是 2002 年微软推出的 Tablet PC。</p>    <p>相比对手上述尝鲜式的创新,苹果则更多聚焦于市场和用户,即通过观察市场和用户,看到他们如何与自己的产品或竞争对手的产品互动,并观察遇到的问题中隐藏何种机遇的“需求捕获型”创新模式推出了体验最佳的产品,在规避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创新风险(前期研发投入的血本无归和弯路)的同时,间接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效率。</p>    <p>例如苹果并非触摸屏的发明者,但苹果开发的触摸屏产品提供了比其他产品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当然苹果也赚到了比其他公司更多的钱。</p>    <p>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研发投入对于企业规模的营收的促进上,华为已经与研发百亿美元的主要科技企业实力相当,但在促进企业效率的利润上依然存在着距离,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华为与这些企业在创新方法论和模式之间的差距。</p>    <p>所以在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复盘自己的创新方法论和模式对于华为未来最大限度发挥研发的真正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p>    <p>来自: <a href="/misc/goto?guid=4959004945345151167" id="link_source2">钛媒体</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