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投入重兵布局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风口
jopen 7年前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三大运营商投入重兵布局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风口"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8a7ef35f2b47df34d9a98048eb8c31aa.jpg" /></p> <p>继 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风口在哪儿?答案恐怕非物联网莫属。</p> <p>正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你随处都可以看到物联网的身影。重点是它们不仅仅是展示,而是已具备商用的能力,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试商用。从基础连接的电信运营商、平台解决方案的设备商、芯片模组的组装工厂以及C端的终端厂商和应用开发商,他们的产品都正在趋于成熟。可以说,物联网已经从前期的市场培育期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p> <p>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4500 亿美元,2018 年有望超过 1.9 万亿元。到 2020 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量将达到 260 亿台。加上包括大量的资本涌入,物联网的风口已经来了。</p> <p><strong>运营商战略之重</strong></p> <p>许久没有看到三大运营商同台竞技,这次因为物联网他们又拉开了架势,投入重兵布局并列为未来战略之重。</p> <p>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表示,中国移动计划在 2020 年实现全网连接数量超过 17.5 亿,并且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p> <p>“今年前 5 个月的物联网连接数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连接数占比较大的领域包括车联网、智能单车、金融、能源和可穿戴设备等。”沙跃家透露的数据显示。</p> <p>据了解,截至 5 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经突破 1.2 亿,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提供商;同时,中国移动承载物联网基站数超 162 万,月承载流量已超过 2000TB。</p> <p>中国移动继续上演着大象快跑,紧随其后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是继续追赶。尤其是处于混改阶段的中国联通将物联网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化。</p> <p>展会期间,中国联通发布了物联网新一代连接管理平台。据了解,在引入了思科 Jasper 的连接管理技术后,中国联通新一代连接管理平台具有适应更多物联网需求类型的优势,新的平台不仅可增强企业自身物联网连接管理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支持 B2B2C 的商业模式,满足企业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各类创新服务的需求。</p> <p>同一天,中国电信携手爱立信等全球合作伙伴对外发布了物联网开放平台。此前,中国电信已宣布建成全球首个全覆盖的新一代物联网(NB-IoT)商用网络。但从真正布局的时间上来看,中国联通要比中国电信动作更早。</p> <p>中国联通早在 2014 年年底便启动了物联网专用网络和物联网基础平台的规划与建设。2016 年,中国联通全面实施“聚焦战略”,提出通过聚焦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平台类”创新业务,打造“增长新引擎”,实现“规模拓展物联网业务新空间”。</p> <p>抛开物联网的技术标准不说,三大运营商在物联网的竞争已经打响,对于牵动全行业的物联网,大家都选择了搭建生态阵营进行“圈人圈地”。从目前物联网连接数来看,中国移动排在第一,超过 8000 万个,其次是中国联通 5000 万个,最后是中国电信。</p> <p><strong>产业链竞争加剧</strong></p> <p>三大运营商着力建设物联网产业生态,抢摊大战日益激烈。对于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而言竞争自然变得更为激烈。</p> <p>物联网的基础是连接,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移动运营商正采用 NB-IoT 或 LTE-M 技术建设移动物联网,这两项技术均采用全球统一的 3GPP 标准来扩展,中国企业目前更多选择了 NB-IoT 技术。</p> <p>NB-IoT 即窄带物联网,物联网市场研究公司 Machina 指出,NB-IoT 未来将覆盖 25% 的物联网连接。相比传统的蓝牙、WiFi 等 IoT(物联网)技术,NB-IoT 技术具有大容量、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等优势,是适合长距离、低速率、低功耗、多终端物联网业务的通信技术。</p> <p>从三大运营商发展 NB-IoT 的时间表来,目前 NB-IoT 已进入了试商用阶段。</p> <p>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建设过程,运营商的任务是做好基础连接,连接之上的平台解决方案则需要爱立信、华为以及更多的平台方案解决商来协同开发。</p> <p>爱立信最新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到 2021 年,互连终端总数预计达到 280 亿台,其中包括近 160 亿台物联网终端。物联网发展潜力巨大。为此,爱立信也把帮助运营商物联网业务转型做为该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p> <p>爱立信提供的主要是平台解决方案。展会期间,中国联通基于爱立信支持大规模物联网网络设备以及集成了高通全球多模 LTE IoT 调制解调器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共同验证和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和创新业务应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 LTE 网络支持大规模物联网终端接入;并且语音通话能力可以支持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展会现场,三方合作演示了 Cat-M1 VoLTE 两个应用场景——火警报警触发面板以及 GPS 急救追踪装置。</p> <p>除了演示之外,爱立信的物联网技术其实已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比如日前爱立信通过将蜂窝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摩拜单车上,摩拜可更准确地定位单车位置,并将定位范围扩大至传统覆盖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地下停车场等。此外,技术升级还将大幅缩短单车的开锁时间,用户可享扫码即开。</p> <p>据了解,中国电信与爱立信签订了为期 5 年的服务协议,基于 DCP 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帮助物联网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物联网设备。中国移动也在 2016 年 12 月与爱立信签署物联网战略合作意向书,基于爱立信 DCP 平台向企业提供全球化的连接服务。</p> <p>这样的举措在华为身上也有发生。外界看到的多是共享单车表面的战争,而看不到背后则技术平台的较量。如 ofo 小黄车日前就宣布其与中国电信和华为共同研发的全球首款共享单车 NB-IoT“物联网智能锁”,开始正式应用到 ofo 的小黄车上。</p> <p>一个是基于蜂窝物联网技术、爱立信方案平台支撑的膜拜,一个基于 NB-IoT 物联网技术、华为平台支撑的 ofo。前者技术的搭建成本低、当下可满足共享单车需求,但寿命功耗不利于长远发展。后者功耗低、信号穿透力强,连接容量大,但成本高于前者。</p> <p>除此之外,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开发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来自 Gartner 的数据显示,在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开发新型解决方案的全球 546 家企业中,超过 215 家企业来自中国。这些解决方案额主要就集中在智能停车、宠物追踪、资产追踪和智能农业等。</p> <p>可见,物联网的产业竞争事态正在愈演愈烈。</p> <p><strong>资本投入规模将增长</strong></p> <p>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物联网市场将从 2016 年的 9300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0 年的 18300 亿元。</p> <p>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参与到物联网领域。据了解。2015 年以来,A股在物联网板块的并购开始增加,物联网平台、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成为重点投资并购方向。</p> <p>在投资界人士看来,物联网投资正经由早期风投向中后期过渡,投资总规模和单笔投资金额逐步增长,可供并购的项目得到不断增加。巨头和产业资本携产业链优势加速投资、并购布局。</p> <p>IDC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2017 年全球物联网总体支出将同比增长 16.7%,高于 8000 亿美元。预计到 2021 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 1.4 万亿美元规模,包括企业对物联网硬件、软件、服务和网络连接的投资。</p> <p>从技术层面看,硬件将吸引最大的投资,其次是服务、软件和网络连接。不过在预期时间段内,尽管硬件投资将增长近一倍,但其增长速度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最慢;软件和服务支出增长最快,而应用软件将占所有物联网软件投资的一半以上。对此,IDC 表示硬件投资将集中于将终端设备连接至网络的模块和传感器。</p> <p>对此,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对于物联网,尤其是在平台连接和应用商业模式上,中国联通不排除成立相关基金组织以专项资金发展。</p> <p>物联网不仅仅会改变传统企业的技术、商业模式,也会影响到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用户的 BAT 也在拥抱物联网,主要集中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研究上,属于消费级物联网市场。</p> <p>不过,分析人士指出,BAT 做物联网都是在利用自身基因发展,阿里的优势是电商基因,腾讯和百度则各以发挥社交和 AI 基因为切入方向。但就行业整体而言,技术应用和商业落地是否真正从市场刚需出发而非瞄准伪需求,仍对厂商形成考验。</p> <p>来自: <a href="/misc/goto?guid=4959009411434202234" id="link_source2">腾讯科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