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帐号泄露:隐私被N次售卖 劫财是冰山一角

openkk 13年前
     <div id="news_body">     <center>      <im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left:auto;margin-right:auto;" border="0" alt="还原帐号泄露:隐私被N次售卖 劫财是冰山一角"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1bc813d6e2db95600516a1e3f87f00d4.jpg" width="441" height="490" />     </center>     <p style="text-align:center;">        泄露个人信息被多次售卖</p>     <p>        12月 28 日消息,从 CSDN 公告部分用户数据遭泄露,到天涯社区承认用户账户被泄,用户信息泄露成了 2011 年年终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话题。</p>     <p>        一条隐匿多年庞大产业链被顺势挖开,互联网上每个人的数据与隐私最终都被层层盘剥、打包瓜分,黑客亦是这个产业链的打工者。</p>     <p>        中国鹰派联盟网的创立者、鹰派代表万涛向腾讯科技透露,CSDN 这样的明文库,如果不是定向销售,估值也仅会在数千到几万元人民币。整个产业链并不复杂,但最终被榨取的除了用户账户内的有限财富外,还有用户本身的隐私和数据。</p>     <p>        <strong>重现个人隐私全面泄密过程可多重盘剥销售</strong></p>     <p>        那么如何由点到面榨干一个用户的最终价值呢?一位匿名黑客从笔者已被泄露的天涯账户开始,理想化的重现了这一过程:</p>     <p>        1 在获取笔者的天涯账户后,黑客首先尝试了关联的网易邮箱,由于笔者的网易邮箱密码与天涯账户相同,对方毫不费力进入了邮箱。</p>     <p>        2 进入邮箱后,对方获得笔者历年来注册开心网、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快钱、百度、百付宝、校内、京东、新浪微博的确认邮件。</p>     <p>        其中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京东的注册确认邮件中直接显示会员名及密码。其余几个网站除开心网及快钱外均与天涯账户密码相同。但因开心网及快钱密码与京东密码相同,也被猜中,至此以上网站密码全被攻破。</p>     <p>        3 通过前程无忧,获知笔者 QQ 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信息,收入情况和生日等重要信息。</p>     <p>        4 尝试破解 QQ 号码,尽管笔者的 QQ 密码与以上各网站密码完全不同,但黑客依据真实姓名全拼、生日、手机和之前各类密码的组合方式,迅速暴力破解成功。进入 QQ 邮箱,获得笔者在豆瓣、淘宝、网易战网的注册确认邮件,暴力破解淘宝及支付宝密码成功。</p>     <p>        至此,一个天涯账号的泄密变成了一个自然人从虚拟到现实全方位的泄密,据匿名黑客介绍,已经从笔者身上获得的信息可以反复销售数次:虚拟货币的 账户卖给专人直接变现;网络游戏的账号卖给专人将虚拟物品变现;个人资料卖给各个推广公司、调研机构(根据性别、年龄、收入、地域可卖给不同行业);私密 关系账户可卖给骗子集团牟利(QQ、人人网或朋友网);天涯及微博早年注册的 ID 可卖给网络水军公司……</p>     <p>        该匿名黑客称,除非有高价人肉搜索的单子,否则自己不会人工去做这些工作。但天涯和 CSDN 的数据库曝光太久,恐怕其中大部分人的隐私早已被窥探出售过。</p>     <p>        <strong>产业链非黑客主导隐私权不被重视恐难制止</strong></p>     <p>        在万涛看来,上面这个产业链条并非是黑客主导。直接获取账号内的虚拟货币或盗取账号只是小买卖,市场对隐私和数据的需求才是黑客不断刷库的主 因。在如今的细分市场,隐私买卖早已泛滥。虽然用户可以不断修改自己的密码,但邮件、ID 与对应的真实身份等信息永远不会改变。</p>     <p>        他透露,很多国内的数据库也被卖到海外,海外也有很多生意被放到大陆,整个隐私及数据的买卖都已经放在海外,如前两年被打掉的俄罗斯的 RBN,黑色产业链正在云化,而目前治理却还在强调属地管理。</p>     <p>        黑客教父龚蔚亦表示,虚拟币市场、账号交易市场、装备、特点用户群体的广告投放,都是获利的方式,最简单的就算卖给发垃圾邮件的人,只要用户群体精准。</p>     <p>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万涛认为,各大网站一味呼吁用户修改密码是舍本逐末,更多的关注应该放在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许相关部门明年会有一轮打击风暴,但治标不治本是运动式治理的常态,隐私法不出台难以解决问题。任何投机者都会看风险成本与收益。</p>     <p>        据悉,目前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并不完善,仅有 2009 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未起到对个人隐私的充分保护,有业内专家认为,只对隐私信息买卖产业链的提供方进行管制并不 治本,必须要对需求方加大监管力度才能真正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br /> <br /> 来自: 腾讯科技</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