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投资人:投资人不去投竞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jopen 8年前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ofo投资人:投资人不去投竞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d6b4a39d73f5e322a014a0fdef1f72fb.jpg" /></p> <p>申俊涵</p> <p>本报记者申俊涵 | 常州报道</p> <p>摩拜单车和 ofo 在风格上有什么差异化?共享单车市场未来的走向如何?真格基金为何同时投资了 ofo 和小蓝单车?</p> <p>3 月 17 日,在动点科技主办的 ChinaBang Awards 2017 年度盛典上,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顾旻曼、祥峰资本合伙人徐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她们所在的机构分别投资了 ofo 和摩拜。</p> <p>在顾旻曼看来,ofo 跟摩拜是很典型的北派和南派创业企业。南派创业者更加精耕细作,先非常区域性地做生意,把模型做出来,才敢往外扩。但北派的方法是非常狂飙突进式的,先把市场份额拿下来,然后慢慢做优化。两种创业思路没有对错,胜负未知。</p> <p>徐颖则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ofo 和摩拜背后都有雄厚资本。持久战到最后两方肯定会为了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而趋同,没有明显的差异化。</p> <p><strong>投资初衷</strong></p> <p>每个城市现在都有不同种类的共享单车,祥峰资本投资了摩拜单车,真格基金投资了 ofo,两位当初都是怎样做出投资判断的?</p> <p>徐颖:我们领投摩拜的B+ 轮,当时它只在上海有一些投放。后来在北京投放时,很多投资人关注,可能北京的消费习惯,很快带动了它,地铁的铺设离上班的距离有一些远,因此,爆发期出现在北京。</p> <p>我们在上海之所以关注并且感兴趣投资这个项目,是因为我们同时关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很长时间。而且不是只关注共享单车,对于电动自行车、滑板车这种硬件,我们都在关注。这方面的项目筛选下来,确实觉得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主要是成本方面的考虑,可能对成本和便利性两方面没有达到完美的结合。</p> <p>当发现共享单车这种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时,团队很兴奋,于是就进行了投资。至于说选择 ofo 还有摩拜,在那时大家还是针对初创公司的考虑角度,并没有一些具体数据探询。我记得,那时很多 ofo 主要是在校园进行布局,摩拜可能是从开始就是在做城市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考虑会更合适一些。</p> <p>顾旻曼:真格基金除了 ofo 以外还投资了小蓝单车,我觉得共享单车的便利性,对大家出行的便捷创造的价值已经摆在这里。坦率地讲,真正在投资决策的时间点上,更多是,谁家让我们进,我们就投谁。</p> <p>我们投资两家共享单车的企业,并不是主动这么做的,而是被动投的,这也是做早期投资的特征。其实,小蓝单车最早的公司是野兽骑行,我们投了它,它自己做了小蓝单车。当然我们有这样的观点,我们觉得对于最早期创业者来说,市场上没有竞争,只有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只有到后面时,才要面对市场竞争。作为投资人,并不是我们非常主动投两家,而是客观上出现了两家。</p> <p>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讲,你要面对的竞争,是来自于市场,而不是来自于保护。投资人不去投竞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多的还是看公司在市场上怎样拼杀。而且,在这么早期的市场,其实很难讲最后大家是不是一家人。</p> <p><strong>未来格局</strong></p> <p>现在,几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在疯狂投放自行车,让人想起以前滴滴、优步的打法。你们觉得共享单车竞争,最终会面临优步、滴滴那样的局面吗?</p> <p>徐颖:会维持一段时间的竞争很正常,因为这块市场很大,远没有说几个玩家要怎么样瓜分市场的程度。我们也从数据上发现,这是一个增量市场。刚开始投资时,我们也会考虑是不是就是自行车的出行市场,现在看完全打开了局面,最后一公里人们都在使用。对小孩、老人来说都没有使用障碍。</p> <p>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去到国外,这个市场非常大。各家都有一定机会,可能你的切入点不同,就会赢得一定份额。但是在主力城市“北上广深”,我们就要使用一些比较凌厉的方式,去跟竞争者抢夺份额。因为这确实是蛋糕当中比较唾手可得的一块,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去抢夺。</p> <p>顾旻曼:一方面,是资本方面的拉锯战,但这个事总是要有个结尾。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跟过去的出行有一点不同,就是只要你运营得法,在商业上面是可以盈利的。这是任何一家在战场中可能活得很久的原因,不像其他行业公司,比如说一个月要烧一个亿,总是很快烧完。共享单车企业相对活得更久一些,不管资本上是什么样的状态。</p> <p><strong>在共享单车的战场上,ofo 和摩拜有哪些不同?</strong></p> <p>顾旻曼:我们两方肯定是各自有各的立场。我自己很明显地感受到,ofo 跟摩拜是很典型的北派和南派创业企业。南派的创业者更加精耕细作,先是非常区域性地做生意,把模型做出来,才敢往外扩。但北派的方法是非常狂飙突进式的,先把市场份额拿下来,然后慢慢做优化。这也是整体创业思路上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区别,自下而上的单点突破,而是自上而下的规模式覆盖再做优化。坦白说,我觉得没有对错也没有胜负,可能过几年大家复盘才知道,真正哪一家的做法在这个市场上是成立的。</p> <p>徐颖:刚刚已经说了他们的区别,作为用户也很容易感觉到。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有很雄厚的资本实力,打一场持久战最后两方肯定是趋同的,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因为本身是民生产品,大家想达到的便利性,想实现的功能,最后一定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一定要最大化满足用户的要求,甚至价格也是一样的。在这方面,我觉得没有明显的所谓的不同点,最后一定是打一场长期战役。</p> <p><strong>共享单车会不会像滴滴、优步那样出现合并格局?</strong></p> <p>徐颖:这个现在不好说,各种可能都会出现。</p> <p><strong>共享单车近几年的走向将是什么样?</strong></p> <p>顾旻曼:有几家共享单车企业已经融到后面轮次资金,融资这件事可能今年差不多会有一个结论。但是因为一方面,每一家共享单车企业自己要控制好,都不会有太大的支出,自行车投入的成本比汽车投入的成本小很多。所以我判断,今年车的密度,包括车相关的管理会更上一层楼,共享单车做的更多是增量市场。我相信,很多使用共享单车的人并不是原来天天骑车的人,这一块也会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包括在出行的解决之外,还有什么是能扩展的空间,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p> <p>其实,共享单车密集的投车会带来一个问题,一个城市单车的容量是不是有一个数字,能不能容纳那么多单车?</p> <p>徐颖:这是比较精细化运营的问题,城市的容量肯定是有限的,我们是要在没有达到容量的情况下,尽量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如果已经超出了这个容量,就看谁更具有自己的谈判优势,现在大家也都这样做了。大家知道,上海出台一些政策,以后各地也会跟进,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而且尤其是有一定体量的单车公司,都在跟政府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大家最后肯定是把这个市场做得规范化,绝对不会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p> <p>顾旻曼:我非常同意,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之上也是进一步下沉,进一步地往海外走。我觉得,共享单车不管是资本布局还是业务增长方面,各家都是稳步推进发展。 </p> <p>来自: <a href="/misc/goto?guid=4959003158818170110" id="link_source2">腾讯科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