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依旧大行其道,但能否等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jopen 9年前

OpenStack是由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NASA)在2010年联合推出的一个云计算项目。在2011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该项目中,短时间内甚至达到一百多家,于是2012年成立了OpenStack基金会负责该项目。

OpenStack依旧大行其道,但能否等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OpenStack在5年的时间里,超过CloudStack和桉树,成为仅次于Linux的第二大活跃开源社区。OpenStack拥有来自超过170个国家的三万名成员,得到了五百多家公司的支持。当前项目主要由Mirantis、HP、IBM、Redhat、Rackspace、华为维护,被称为云计算领域的Linux。

OpenStack的支持者不仅有HP、IBM、华为、Intel这样的巨型公司,也有Mirantis、EasyStack、UnitedStack、海云捷迅这样的初创型公司。既有数万开发者的支持,也有不少IT公司基于OpenStack包装自由版本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或者自用。

OpenStack是开源云计算软件的佼佼者,但现在还不是OpenStack的时代。

这是云计算的时代,将来可能是公有云的时代。如果说曾经有私有云的时代,那也是VMWare的时代。

OpenStack庞大的体积和松散的管理形式的矛盾。OpenStack的功能众多,目前有6大核心服务、13个可选服务,支持Ceph、Docker、Cloud Foundry、Open vSwitch等众多第三方开源软件。但即使在形式上和Linux相比,OpenStack也有不同。Linux内核有权威人物Linus和核心开发者,他们绝对掌控Linux的方向,而OpenStack没有。OpenStack参与厂家很多,但谁也不愿让某个或某些团体、个人拥有控制权,甚至发起项目的OpenStack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OpenStack的易用性难以保证。由于上述的体积庞大和管理松散,OpenStack为了保住6个月发一个新版本的承诺,加上各支持厂家加入自己成熟或不成熟的模块,测试、安装部署、易于使用成为难题。OpenStack目前拥有超过500项配置,加上众多的可选服务,这是一个熟练工程师也容易出错的配置规模。

OpenStack的定位模糊,未能重视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差别。Gartner公司的Alessandro Perilli曾批评OpenStack:却分能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明确定位;缺乏商业模式的透明;缺乏愿景和差异化;缺乏决策力。而社区项目需要民主,有效的愿景和决策力需要独断,在社区氛围和众多利益相关公司参与的情况下,民主容易独断难。这导致OpenStack更像一个包罗万象的万花筒,而不是一套实用的工具。流行的功能和第三方软件都需要支持,特别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场景都需要满足,这进一步导致OpenStack的复杂性高和易用性差。

OpenStack支持者的失败给OpenStack本身带来阴影。Nebula的初创团队就是OpenStack的创始团队,创始人Chris C. Kemp被称为OpenStack之父。Nebula通过四轮融资,筹集了至少3850万美元的资金。2015年初,公司缺宣布倒闭。有人批评Nebula选择的市场有问题,不应该做Nebula One“云控制器”这样的硬件。但是如果不做硬件,从哪里入手呢?私有云软件?VMware和Citrix、微软已经在那里很多年,短期内无法撼动。做公有云服务?AWS、Azure、Google Cloud已经在那里。而少数基于OpenStack部署的公有云RackSpaceCloud和HP Helion,一个发展陷入停滞,一个宣布即将倒闭。虽然这都不是OpenStack导致的,总是让OpenStack走向公有云蒙上了阴影。

OpenStack版本众多分化严重。众多的大大小小公司,给予开源版本做了商业化版本,期望能分一杯羹,但可能都没有想清楚找谁要这杯羹。SMARTX CEO 徐文豪指出的问题却很现实:厂商定制版本不一定性能稳定;选择定制版本有可能被绑架;出现问题得到解决的速度也很慢。有人比喻OpenStack有太多的厨师,以至于Matt Asay喊出了“OpenStack需要一个领导者”。而不断出现的新项目docker、Kubernetes、Mesos也给OpenStack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我们当然可以说,Nebula倒了,但是OpenStack仍会蓬勃的发展。现在唯一发展健康的Mirantis做培训和咨询,但是如果一个软件最大的市场在于培训和咨询,OpenStack如何迎来自己的时代?而且有人建议:上马OpenStack:自力更生是关键,培养自己的运维和研发人员。但是,这是云计算时代了,OpenStack解决的只是IT基础设施问题,而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问题,如果这都要培养独立的运维和研发团队,为什么要使用OpenStack而不是其他昂贵的廉价的虚拟化软件呢?OpenStack不是产品,是技术框架。如果OpenStack只是技术框架,自然难以被企业认同。

OpenStack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少,意味着该领域的高峰已过。CloudStack在被Citrix收购后,Citrix仍然回头支持OpenStack。而早于OpenStack出现,甚至与OpenStack创立初中毫无二致的Eucalyptus,已经在2014年9月被惠普收购。HP收购的理由有意思:利用Eucalyptus的技术,将亚马逊AWS的兼容性带到惠普的OpenStack云计算产品中。OpenStack的诞生其实也是模仿AWS,只是API不完全兼容而已。

451 Research预测OpenStack市场2018年的规模是33亿美元,2016年将达到17亿。作为一个软件来说,这已经不小。但是有那么多厂家要分这个蛋糕,这个规模就显得不足了。

现实是,这个预测都是很大胆的。对任何企业来说,在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下,采用OpenStack都是一个大胆的甚至冒险的决定,除非自己拥有足够的、充足的、强大技术实力。2015年10月,英国BT电信就指出如果OpenStack不解决这些问题,它们不会部署OpenStack,而会选择私有软件。

OpenStack能否迎来自己的时代,取决于它在混合云上的作为。纯私有云不大可能是将来的主流模式,这个领域也有VMware坚守。公有云市场基本没有OpenStack的空间。混合云是OpenStack的战场。但现有的私有云项目和厂商肯定会极力抓住混合云的机会,甚至随着时间推移混合云可能走向边缘。

OpenStack仍然大行其道,但能否快速扎根混合云,将决定OpenStack能否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时间并非看上去那么充裕。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需全文转载并保留来源(微信公众号techculture)和该声明,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来自: http://cloud.51cto.com/art/201601/503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