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代码?这耽误不了你创业

jopen 9年前

不会写代码?这耽误不了你创业

英文原文:How to launch a tech startup when you are a non-technical founder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科技行业中新崛起的「独角兽」们(译者注:特指估值 10 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以及那些已经公开上市了的巨头玩家,如苹果、微软、IBM 以及亚马逊,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通常都是软件或者电子工程师。

亚马逊的 CEO 杰夫 · 贝索斯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拥有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IBM 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那些标准普尔 500 指数所收录的大企业里,其 CEO 们有 33% 在大学中拿到了工程相关学位,仅有 11% 的 CEO 就读于商业管理相关专业。

然而,如果你不是一个技术创始人、工程师或者软件开发者该怎么办呢?你是不是应该马上放弃创业的计划,因为这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呢?

当然不。

公平地说,首先我们要摆正态度,必须认识到每个人也不是生来就是搞技术的。只有通过受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内心充满激情并且受到一定的专业培训,人们才能够学习到特定的「硬」本事。

而这些,你也可以做到。只要你想,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从在线课程中学习如何编程、回到学校攻读工程类学位或是阅读相关书籍自己练习平面设计。

不会写代码?这耽误不了你创业

好啦,让我们回归主题吧,这篇文章针对的是那些不满足于自身的非技术类创始人,他们或许既没时间也没钱,但是却拥有一颗想要成为技术创始人的 心。换句话说,你可能是创业者、生意人,或者是我们所说的「通才」。通才往往兴趣广泛,要求他们只选一个方向专研会让其十分痛苦。通才的对立面就是专才, 而专才往往更容易成为一个技术型人才,他们会集中自己的兴趣方向与技术。

作为创业公司的非技术类创始人,你需要调整好心态,拥有一定的工作技巧。

心态篇

你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就像你需要他们一样,技术人员同样需要你。但是他们究竟需要从你身上得到些什么呢?

Kibin.com 的 CEO 与非技术联合创始人 Travis Biziorek 在 Quora 上针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灵感。你应该成为公司里出主意的那个人与解答所有问题的人,由于你脑中一直在精心计划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这会让你在大部分夜晚 中都辗转反侧。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仅他对于公司的价值无可估量,其本人也是不可取代的。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笼聚人心,你要在与员工谈话时唤 醒他们的激情,如果他们能够对你本人以及你描绘的公司未来蓝图产生信任,就会成为一个忠心耿耿的员工。
说实话我感觉很多人之所以难以找到技术合伙人,完全是因为他们太懒。他们认为只要简单地将一些初步的想法集中起来,然后丢给技术人员,产品就会自己冒出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远见卓识。
你的技术合伙人需要了解你的创意与思考过程,而你则需要依靠他们来帮助你实现这些想法。当你明白这一点并且用其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技术合伙人会变得容易得多。

Travis 说得一点没错。你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脑中充满产品创意、执行计划、增长可能性、设计要求、产品方向以及融资计划。你要能够预见未来,看看如何让自己的 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正因为如此,你晚上睡不着才是正常的。一般来说,一个设计师或者是程序员是不会像你一样如此深入地思考公司前景,因为他们会专注在自己 的编程语言与技术开发中。

技巧篇

从 Travis 上述回答中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个非技术创始人应该具备以下四点技能:

1、有创意

2、有感染他人的激情

3、鞭策公司前进

4、明确公司愿景

为了磨练上述技能,一个创业者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不断精进:

1、阅读

2、写作

3、构建人际网络

4、从失败中学习

阅读

Grant Cardone 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作家。他说:「据说一个 CEO 平均每年要读超过 60 本书,他们挣的钱是一个一年只读一本书的普通工人的 319 倍,后者没时间多读书,却有时间一年在 油Tube 上看 700 部视频。」

就如同一个程序员需要研究新的 SDK,一个平面设计师会观看各种设计教程,一个创业者也需要阅读多种商业类书籍,尤其是读一读其他创业者的故事。

对于创业者来说,我推荐从以下并不长的书单开始读起:

丹尼尔 · 平克(Daniel Pink)的 《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

马尔科姆 · 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 《异类》(Outliers

奥斯汀 · 克莱恩(Austin Kleon)的 《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Show Your Work

肖恩 · 斯洛(Shane Snow)的 Smartcuts(暂无中文译名)

史蒂夫 · 布兰克(Steve Blank)的 《四步创业法》(The Four Steps to Epiphany

斯蒂芬 · 柯维(Stephen R. Covey)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阅读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增长见识,我还从中获得了能够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的创意与灵感。当我读书的时候会一手持书一手执笔,将那些出现在脑海中 关于自己公司、客户、员工的想法都记下来。我还会在阅读时展开横向思维,如果作者在亚马逊上出售产品,那么我自己的产品能不能也放到亚马逊上去卖?如果作 者花了 3 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本电子书,那么换成我在 3 个星期里写出一本书的时候应该聚焦于哪个主题?

阅读对于我来说,就是产生创意的过程。

写作

不会写代码?这耽误不了你创业

脑海中的想法稍纵即逝,除非你能够将它们写下来。给自己做一份专门收集商业创意的笔记吧,将你每一个不经意间涌现出来的点子都写到手机中的笔记 类 App 里,你可以通过 Evernote 或者 OneNote 完成这项收集工作。你永远不知道这些创意在今后的时间里是否还能重现于脑海中,所以趁着还记得就赶快写下来。

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里,通过在线写作是建立一个在线社区的首选方式。一个创业者需要能够吸引追随者,或者是掌握聚拢受众的能力。而这通常是技 术人才可能并不想做或者是不乐意做的事情。创业公司想要建立起受众基础,不仅需要有优秀的沟通技巧,还需要有一个愿意不停写作去吸引受众的创始人。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只要在你醒着的时候就应该笔耕不辍,在我看来这是你最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

构建人际网络

一个创业者的力量有多大是由他 / 她的人际网络的力量所决定的。技术人才可以仅凭自己的能力单打独斗地开发网站、设计产品,但是非技术创业者就需要利用自己人际网络来寻找合适的人选。通常 来说,非技术创始人应该成为项目的核心纽带,作用是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他要为特定的项目寻觅到掌握特殊技能的、最合适的人才。

Josh Chandler 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年轻创业者,他表示强有力的人际网络在年轻创业者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所写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

作为年轻的创业者,我知道有两个因素会决定你成功与否,它们就是坚定的决心与绝佳的人际网络。

作为一个非技术创始人,你或许会想如果仅凭个人一己之力就能创建出产品,创业之路可能就要容易得多。但是也有不少非技术创业者一行代码也没写过,照样成为了亿万富翁。

莱德 · 霍夫曼(Reid Hoffman) 是 LinkedIn 的联合创始人,他本科专业为哲学,但是还没上完大学就转而创业去了,为的就是「让世界变得更好」。如今他的个人净资产约为 47 亿美元。

理查德 · 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知名的连续创业者以及维京(Virgin)品牌创始人,他不仅有阅困难,而且功课非常差。他首次创业就针对高中生群体创立了音乐杂志 Student,该杂志大获好评、一夜风靡。布兰森如今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小岛上,身家 49 亿美元。

你学的是哲学或者出身媒体都没什么关系,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并不一定需要拥有技术或者学术背景。布兰森与霍夫曼将会第一个站出来告诉你,人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把握机会。

从失败中学习

有一些经验教训你只能从失败中习得。当然了,从失败中学习意味着你必须有所行动。如果你称自己为创业者,乐于向一群人表达自己的创业理念,却从不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那么你仅仅只是一个理论家或者说是空谈家。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要通过执行力来为自己赢得军功章。

空谈家与实干家都会害怕失败,创业者心中也会有同样的恐惧,不过真正的战士会跨越自己的恐惧。

从失败中学习是创业者必备的技能。面对失败时,创业者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找出可利用的关系,并且从失败中规划出适合未来的战略框架。我的首次创业就以失败告终,但是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却让我受益终生,这一次创业中花钱买教训是非常值得的。

我个人很喜欢去年在 Reddit 上看到的一句话,它来自一位创业者的心声:

案头研究 6 个月,不如动手实践 3 天学得多。

空谈创意是很容易的,但是付诸实践却困难重重,从失败中学习则难上加难。在面临失败后采取行动,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总结

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创始人,你真的需要去再读一个技术学位或者学习一种编程语言吗?并不,没有技术背景无损于你的成功。

非技术创始人应该要激发灵感,拥有强烈的创造力与激情,看到更远的图景。

非技术创始人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技能:阅读、写作、构建人际网络以及从失败中学习(投身实践)。掌握这些技能会对你的思维产生影响,并将你培养成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你并非可有可无的标配,你的技术合伙人需要你一起创建公司。

来自: tech2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