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容易被忽略的三个问题
gy058088
8年前
<p>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只有真正把握用户的需求而不被伪需求所迷惑,才能真正的做好”以用户为中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d843affee9e61f68aa2c271b1b750567.jpg"></p> <p>进入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每个产品都在追求“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产品经理容易陷入“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陷阱。如何保证用户研究的可靠性?用户研究的结果是否真正起到了指导产品设计的作用?这些都是要思考的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了以下三个问题,也许对你的用户研究有所帮助。</p> <h2>我们想从用户身上得到什么?</h2> <p>研究用户,一定是有所图。那么当我们研究用户的时候,我们想从用户身上得到什么?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情况。</p> <h3>1. 需求定义阶段,了解目标用户</h3> <p>需求定义的阶段,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目标用户展开的,首先当然要了解、分析和理解目标用户。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p> <h3>2. 设计和开发阶段,指导产品功能设计</h3> <p>用户喜欢拟物还是扁平风格?喜欢更快的响应速度还是更炫的动画效果?喜欢有些问题想不出来,但是用户会告诉你。但有时候听用户怎么说,也要看用户是怎么做。</p> <h3>3. 产品上线后,验证真实受众群与目标用户群是否匹配</h3> <p>产品发布后,想要知道你的产品是否真的是目标用户群在使用,这时候拿出目标用户的画像和真实用户的画像一比较就明了了。曾经有一款主打中端长续航面向商务人士的手机,结果发现买手机的大部分都是三四线城市的老年人,原因是他们更看重手机的续航功能。</p> <h3>4. 分析用户属性结构,精细化运营</h3> <p>对于有强运营需求的产品,分析用户的属性结构,有利于精细化运营,从而达到促活和留存的目的。</p> <h2>采用哪一种用户研究的方法?</h2> <p>用户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又不尽相同。为了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也要考虑要采用哪种用户研究的方法。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p> <h3>1. 深度访谈</h3> <p>深度访谈是了解用户最佳的途径。形式通常是坐下来像朋友之间的谈话一样,越深入越能得到有用的信息。要求采访者对所研究的内容也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和受访者建立真正的交流。</p> <h3>2. 焦点小组</h3> <p>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存在的弊端就是,支持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研究结果的优劣,而且在交流过程中,用户的想法可能会受到其他用户的影响,出现趋同等现象而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p> <h3>3. 问卷调查</h3> <p>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节省人力物力、便于量化统计,适用于大规模的用户研究。缺点是研究的问题一般都比较大且浅,不够深入,不可控性也比较强。</p> <h3>4.可用性测试</h3> <p>通过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完成产品的典型任务,而界定出可用性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可用性测试一般在用户产品测试阶段,是先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再与用户进行访谈,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最后达到指导产品设计的目的。</p> <h3>5. 数据分析</h3> <p>数据分析应该是贯穿整个用户研究的必备工作之一。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言了。</p> <h2>如何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h2> <p>这个问题是用户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如何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p> <h3>1. 确保用户是典型的目标用户</h3> <p>我们团队在做关于热爱阅读用户研究的时候,会给目标用户做一些定义,比如:经常使用手机来阅读,平均每天超过30分钟;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文学种类;对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有所了解。</p> <h3>2. 挖掘用户的真实想法</h3> <p>前阶段大热的美国大选就是一个例子,民调显示希拉里会以大优势称为新一届美国总统,结果发现,很多民众都把票投给了川普。挖掘用户的真实想法,看用户怎么说,更要看用户怎么做。</p> <h3>3. 数据说明了绝大部分问题</h3> <p>埋点、PV、UV、A/B测试……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说明很多问题。通常来说数据是不会骗人的,80%的人喜欢白色,20%的人喜欢灰色,说明白色是更好的设计。</p> <h3>4. 数据没法说明的,学会权衡</h3> <p>数据告诉你,如果加了这个功能,用户的活跃度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前段时间广受诟病的支付“鸨”,从短期来看,用户量和活跃度有了爆发。但是从产品的定位和用户的接受程度来看,对支付宝的品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权衡(抉择)是产品经理工作的常态。</p> <p>最后想说的是,好的用户体验,是从好的用户研究得来的。有一句话说的好:“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不来自调研、分析、讨论或竞争对手”。用户研究的本质不是流于表面,而是真正沉淀下来去了解用户、深耕用户得来的。</p> <p> </p> <p> </p> <p>来自:http://www.woshipm.com/user-research/531729.html</p> <p> </p>